今天农历四月十五,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
今天农历四月十五 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圆寂的吉祥日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 作恶,恶报会很大; 做好事,善报也很大。 释迦牟尼佛略传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幼名悉达多,释迦是家族种姓,牟尼,意思是能仁、能忍、能寂,释迦牟尼就是释迦能仁,或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悉达多少年时精通64种技艺,29岁出家,35岁那年的四月十四傍晚降伏众魔,半夜入定,次晨证觉。所以,农历四月十五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 释迦牟尼成佛49天后,于当年六月初四开始,在瓦拉纳斯初转四谛法轮;随后于次年三月十五,在灵鹫山二转无相法轮。47岁开始,在佯巴金等地三转法轮,讲了了义不了义法门。 佛一生讲经说法47年,度化了无数众生,81岁那年的四月十五,在拘尸那迦城圆寂。 第一节诞生及少年时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生在古印度的蓝毗尼(Lumbini)园,今于尼泊尔境内。父亲叫净饭王,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夫人,原是拘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慧,四十五岁的时候怀了太子。六月十五入胎,次年四月初八诞生,藏传佛教认为是四月十五诞生,佛经记载是月圆日诞生。 太子诞生后,就能绕行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然后,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语: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按佛经记载,大梵天王等三十三天的天人,听闻太子出生后大喜,并来到人间给太子沐浴。 父母晚年得子,真是喜出望外,所以,当太子回宫后,举国欢庆。这时,有一位成就很高的婆罗门叫阿私陀,他说:太子相貌庄严,将来若能出家,定会成正等觉;若是在家,一定会成为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统治整个世界的大王,净饭王听后,对王子寄予了非常殷切的希望,所以,取的名字叫悉达多,是吉祥及成就一切功德的意思,希望太子将来能成为转轮王。为防止他出家,净饭王对太子看管很严,所以,太子出家的因缘上出现了很多阻碍。 悉达多太子诞生后七天,母亲就去世了,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七岁时,太子开始读书,聪明的太子闻一知十,到十二、三岁时,便通晓了一切学问。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也都很快精通,在一次王室子弟的比武大会上,表现出众,王子中最好的人能一箭射穿三个鼓,太子却能一箭连穿七鼓。 长大后,父亲让他结婚,娶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净饭王很希望太子继承王位,所以,为他分别建了寒、暑、温三个宫殿,又挑选了很多宫女伎师服侍他,让他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是,太子对世间的富贵、快乐,并不感兴趣。 第二节出家及修行经过 悉达多太子对当时印度的种姓阶级不平等十分不满,他常想:首陀罗为什么做奴隶?难道他们不是人吗?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过着自由平等的生活呢? 有一次,悉达多太子随父王去山野游玩,看见几个农夫在耕田,他们上身没有穿衣服,在猛烈阳光的暴晒下,全身是泥浆,大汗直流,气喘不息。耕牛的脖子被绳子勒得皮破血流,还要受农夫的鞭打,犁过的泥土里翻出许多小虫,鸟雀马上飞来争着啄食。见此情景,太子生起了强烈的慈悲心,为了生存,贫民那么苦,动物间也互相残杀,他靠在一棵大树下静静地想: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能过上快乐的生活呢? 后来有一次,太子出游四城,遇见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的事,又看到了出家修士的快乐神情。太子反复思量,明白了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生老病死这四种痛苦,况且众生为了生存,还要做出种种罪恶的事,甚至不惜互相残杀,造成种种悲剧,结果还是要向着老、病、死亡的方向上走。这悲惨的生命,充满了矛盾,这不合理的人生,要怎么摆脱呢? 这些问题让太子不能安住王宫,安心享乐。在29岁那年,太子终于下了最大的决心,放弃了王位、财富和父母妻子,带着一个叫车匿的侍者,骑着白马,偷偷离开了王宫,越过阿那玛河,到深山旷野去追求摆脱痛苦的方法和人生真理。最后,终于在自己的愿力和四大天王的护佑下,于农历二月初八出家了。 太子决定出家后,在阿那玛河边剃掉头发,披起粪扫衣,叫车匿带着自己原来穿的冠服和白马回宫。 净饭王看见车匿回来,却不见太子,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坚决,他对来追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真理,成正等觉,誓不回宫。国王没办法,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壮年跟随太子修行,服侍、保护太子。 太子带领大家继续向旷野前行,进入跋伽仙苦行林,看见那些苦行者为求生天修种种苦行,觉得不是正道,便要离开,苦行者看见他修行的心非常坚定,就告诉他到恒河南面的苦行林去寻找名师,太子于是继续南行,越过恒河南岸,到了摩羯陀国,就在王舍城中乞食。 这时,频婆娑罗王知道了,特地赶到班达峇岩迎接太子,要请他进宫供养饮食,并要让给他王位,还要赠送给他半个国土和财物,劝他还俗。但太子意志坚定,拒绝接受,频婆娑罗王非常敬佩,对太子说:你如果成道,不要忘记度我。太子说:大王,我一定能如你所愿。于是向频婆娑罗王告辞,朝着苦行林的方向继续寻找名师。 太子和五个侍从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进,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大师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可是,太子觉得他们的学说都不圆满,不能满足解脱的愿望,就离开了他们,继续访寻。 在尼连禅河近处的宇奴唯拉村(URU-VELA)太子过了六年极其艰苦的生活,因为只食麻麦,太子身体消瘦,四肢无力。后来也明白过来,过分刻苦并不能获得真理,便放弃了苦行,接受了牧牛女耶妲(SUJATA)的乳麋供养,身体恢复了健康。随从的五个人以为太子放弃了道心,早就不再跟从服侍他了。? 第三节成道及说法济度众生 释迦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了迦耶山附近的菩提伽耶。当时,有一位割草的童子,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让太子在上面静坐。太子发出坚强的誓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座。所以,后来佛经中称此座为金刚座。 四月十四傍晚,太子在禅定中出现了魔境扰乱,但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为所动,并以大慈心的力量降伏了魔王。降魔后,太子继续入定,凌晨的时候,释迦太子依靠金刚喻定,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于农历四月十五,成了佛。 所以,农历四月十五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又是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日子,也是佛诞生的日子,这一天是佛教的三大吉祥日。 释迦牟尼佛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缘起性空,万物万法是缘起存在的,但是是无自性的。宇宙、人生都是从缘起而有的,万法是由因缘和合而依存的。例如,我们的身体是由父母生育为缘起,由自己带来的业力为因,由自己过去的无明烦恼感召的果报。有了果报的身体出生后,就不能避免老、病、死。所以,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就只有通过修道,断除无明产生的烦恼。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讲经说法。佛不讲法的原因是没人求法,法一定要有人求。后来,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知道了佛不讲法的原因后,他们就代表众生向释迦牟尼佛请法、求法。 释迦牟尼佛答应了讲经说法,并从菩提迦耶来到了瓦拉纳斯,在六月初四这一天,为五位跟随自己的侍从初转四谛法轮,这五人听闻佛法后,当天就剃度出家了。当时,听释迦佛初转法轮的除了这五位比丘外,天道众生有八万个,讲完了四谛法轮之后,五位比丘和八万天人都证悟了阿罗汉果。从六月初四那天开始,到圆寂为止,释迦牟尼佛讲了无数次四谛法门,度化了无数众生。 释迦牟尼佛36岁那年,农历三月十五,在印度的灵鹫山上,释迦佛开始了二转无相法轮。二转法轮包括《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八千颂》、《大般若经》、般若母子十七部等大乘显宗的法门。从那一天到圆寂为止,释迦牟尼佛讲了无数次无相法轮,令无数的众生发了菩提心,入了大乘之门,登了菩萨位。 释迦牟尼佛在二转法轮那一天,又化身成金刚总持,在哲蚌塔那边给金刚弟子们授了时轮金刚灌顶,很多金刚弟子都种下了即身成佛的种子。之后,即身成佛的金刚弟子慢慢出现了很多。 现在的阿富汗有一个地方,当时属于古印度,有一位叫恩扎菩提的国王邀请释迦佛讲经说法。佛到了那边,让恩扎菩提王出家,他说做不到;叫他苦行,他也说做不到;释迦牟尼佛就给他讲了乐修的法门,并且给恩扎菩提王和王公贵族们灌了密集金刚的灌顶。后来,恩扎菩提王修得非常好,即身成了佛,成佛之后,他给阿富汗所有的人灌了好多次密集金刚的灌顶,当时的那些人全部都成就了,有些人带着身体往生净土,带业往生净土显宗是有的,带身往生净土只有密宗才有,比如,带着身体去了空行净土。 当时阿富汗所有的人都成就了,这样就出现了三次空城。阿富汗在当时是印度的空行圣地,这也是密法的开始。 有一次,夏安居三个月,释迦牟尼佛去了三十三天,讲了密宗的大白伞盖法门,大白伞盖这个法门就是在三十三天讲的。释迦牟尼佛讲密乘的法门度化了无数众生,很多众生依靠密法的殊胜,即身成了佛。为什么叫众生呢?因为释迦佛的弟子有人、天人、乾达婆、各种非人等,所以就叫众生。 释迦牟尼佛在47岁时,三转法轮,讲了了义和不了义法门。释迦佛讲了义不了义法是在佯巴金等地,通过传法又度化了很多众生。 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讲的内容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种法门里,包括了小乘法门、大乘显宗和大乘密宗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的信徒从国王、后妃、大臣到贫民、乞丐、奴隶,应有尽有,遍布社会的每一阶层,这也是他提倡众生平等,慈航普度的伟大体现。 第四节涅槃及最圆满的真理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约47年,足迹遍布恒河两岸。81岁那年,他从摩羯陀国到毗舍离,在竹林精舍最后一次开演教诲,然后,他渐向前行,经过每一个村落,都利用休息时间说法,在波婆村,接受了铁匠纯陀的最后供养。 当时,一位叫须跋陀罗(SUBHADRA)的外道来求见,释迦牟尼佛又对他说法,须跋陀罗成为了佛陀最后度化的弟子。阿难尊者三次请佛住世,释迦佛回答说:万法万物终归于灭,人人有生必有死,我的肉体怎能永存呢?我这段生命,必须循着自然法性归于寂灭。阿难、阿那律和罗睺罗等听了,不禁流泪。于是,众弟子公推阿难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四个问题: 1、佛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 2、佛住世时,我们依佛安住;佛涅槃后,我们如何安住? 3、佛住世时,恶行比丘有佛调伏;佛涅槃后,恶行比丘如何调伏? 4、佛住世时,佛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涅槃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 佛回答这四个问题说:我涅槃后,应依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恶行比丘,应默摈处之;一切经典首句应安“如是我闻”等为证信。 阿难尊者和众弟子在释迦佛身旁默默流泪,佛像慈母般地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悲伤,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只要你们依照着去实行,我的法身就永远留在人间了。又说:一切众生均有佛性,皆可成佛,永断善根的阐提种姓也可成佛。说完,释迦牟尼佛安静从容地趣入涅槃了,这一年,佛81岁。 拘尸那迦城的国王和佛的四众弟子们,为释迦牟尼佛举行了隆重的荼毗仪式。佛的舍利由当时印度的八大国王请去建塔供奉,其中一座塔在蓝毗尼附近。释迦牟尼佛圆寂年后,阿育王将除了蓝毗尼附近这座塔之外的七座塔里的舍利,全部取了出来,分送到世界各地,让人们建塔供奉。这种舍利塔,一直到现在,还留在人间。 释迦牟尼佛将他所觉悟的道理说了出来,指引我们怎样做人,告诉了人们由人修行成佛的方法,这就叫做佛法。 释迦说的这些教法,在他涅槃后陆续整理结集,又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翻译的佛经,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总名大藏经。南传的大藏经有四十多本,汉传的大藏经有一百多本,藏传的大藏经有三百多本,大藏经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无可替代的瑰宝,是极有价值的文献。 ——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六)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5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梁启超的真正死因诽谤楞严经,即生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