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与木棉袈裟的故事
《木棉袈裟》是1984年的老电影,看过的人可能不多。但电视剧《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应该是街知巷闻了,它们都出自是香港影人徐小明的手笔。徐小明是《木棉袈裟》导演兼编剧、武术指导,还兼主题曲插曲的作词作曲和主唱! 木棉袈裟象征少林正法。传说有一天释加牟尼在灵鹫山说法,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释加牟尼把金缕袈裟作为证物传给迦叶尊者,这件袈裟就是为后代禅宗信衣——木棉袈裟。木棉袈裟传到菩提达摩,已经是第28代了。此时印度本土佛教日渐衰微,传人难觅。于是达摩“一苇渡江”来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成为中土第一代禅宗祖师,木棉袈裟也随其一同来到中国。达摩到少林寺后面壁多年后,感于神光“立雪断臂”舍身求法,遂收他为徒,赐名慧可,并将木棉袈裟作为传法的凭证赐给了他。禅宗从少林寺传法授衣开始,因此,少林寺一直被尊为禅宗祖庭。木棉袈裟成为了后来达摩祖师及其继承人的传承圣物。 电影《木棉袈裟》讲述了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饥民打出少林寺的旗号与奸臣对抗。锦衣掌管大臣王澄召来武当弃徒祁天远(于荣光饰),令他去少林寺夺取木棉袈裟,并许诺成功之后由他接任主持之职。锦衣卫闯进少林寺大开杀戒,主持圆慧受祁天远暗算也身受重伤,命弟子慧能带着袈裟杀出重围,自己则自焚身亡。祁天远掌管了少林,但没有木棉袈裟,祁天远的住持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一路追杀惠能等人。身负重伤的惠能被有一面之缘的少女林英一家救下,林姑娘对慧能暗生情愫,林父也写书信给边关的正义之师救援少林寺。祁天远追踪而至,因为发现惠能,连累林家伤亡惨重。惠能与林英逃到武当山,武当玄玑真人为清理武当逆徒祁天远,破除门户之见传授少林弟子惠能武当功法。林姑娘发现惠能并非他心中的“丁大哥”而是少林弟子时,十分失落,但仍放下儿女私情,和慧能并肩做战,合力击杀奸贼祁天远,夺回木棉袈裟。在接任少林住持的典礼上,慧能回望了一眼站在门外的林姑娘后,仍毅然转身,披上了木棉袈裟。 电影《木棉袈裟》现在经常被人批为《少林寺》的跟风之作,人物、布景也不及《少林寺》精致,但我更喜欢《木棉袈裟》的朴实,而且演员都是真功夫。《少林寺》中李连杰的表演,总让我觉得有点油滑(阿弥陀佛,我犯了嗔戒)。《木棉袈裟》的主题是弘法,而《少林寺》多少有点媚上白嫌疑。我很喜欢《木棉袈裟》的主题曲,“烈火可熔金,难熔方寸心”,“袈裟木棉做,至诚不可夺”!方丈舍身自焚,令人动容。惠能终究没能接受对他一往情深的林英,而是披上木棉袈裟皈依佛门,让林姑娘一怀相思无处安放。“难说我无情,难怪你伤心,难得三生有幸,难忘一往情深”,这首插曲我到现在还能唱。 《木棉袈裟》故事的历史背景是虚构的,明朝皇帝没干过这种事,影片的创作灵感來源于六祖惠能的传奇。据《坛经》记载,慧能生于广东新兴,少时父亲早亡,卖柴养活老母。一日,慧能在街市听人诵金刚经,心有所感,于是到湖北黄梅,参拜说此经的弘忍大师,愿求作佛。弘忍是中土禅宗的五祖,开法于黄梅东山,五祖随口说﹕你是岭南未开化的蛮人,哪里能成佛!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五祖看出慧能有根器,但见左右弟子众多,却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欢快。一日,五祖命各徒弟作偈,若悟大意,将选为继承人,作第六代祖。大弟子神秀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五祖见神秀偈,在诸弟子面前赞许说:依此偈修,可以免坠恶道。令弟子烧香礼敬。三更时却唤神秀入堂说:此偈未见本性,你回去再作一谒给我看。神秀苦思数日,作偈不成,心神恍惚。慧能是干杂事的,没有资格参加这场选择继承人的考试。他在礁房,偶然听到神秀所作谒,便知此偈未见本性。慧能也作一偈,因不识字,请人写在壁上,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慧能所作谒,指出世间本无任何事务,故无尘埃可沾;佛性本来是清净的,怎么会染上尘埃?这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故而胜神秀一筹。众弟子见了,大为惊叹。五祖怕人忌妒慧能,就用鞋擦了,说:也未见性。众弟子深以为然。 第二天,五祖偷偷来到碓房,见慧能负着石碓奋力舂米,感叹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就应该这样啊。于是问:米熟了没有?慧能答道:米早熟了,只差没有筛子。五祖用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走了,慧能会意,三更时来到五祖住处。五祖为慧能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三更受法,没有一人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学道就是致敬了这段公案)。五祖又把世代相传的木棉袈裟正式传与慧能,令他为第六代祖,说道:“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五祖吩咐慧能:你必须快快离开,否则怕有人会害你,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分讲出来,免得僧人来争夺木棉袈裟。 惠能带着木棉袈裟当夜就逃走了,过长江,到九江驿,然后直回岭南。惠能悄然离去后,弘忍才宣布此事并说“此间无佛法。佛法已向南去也”,门下弟子一片哗然。后弘忍大师又说“大法已行。吾当逝矣”,遂圆寂。僧众公认的接班人神秀听说木棉袈裟竟然传给了一个大字不识、尚未剃度的俗家弟子,立即派人追赶,要夺回木棉袈裟。追夺袈裟者之中有一位法号惠明,身强体壮且有一身过人武艺,他本姓陈,出家前曾为四品将军(算是《木棉袈裟》祁天远原型),他第一个在大庾岭追上了惠能,持刀欲夺木棉袈裟。当时惠能将木棉袈裟置于路边草从,让惠明自己取。惠明走进草丛弯腰去拾袈裟,然而他用尽全力,袈裟纹丝未动,根本拿不起来,据说是因为木棉袈裟有天龙八部护持,不是凡力所能夺取的。惠能道:“佛祖灵山拈花之时,迦叶尊者可曾持刀?不悟空明之境,纵有万钧之力,又怎能于空中取物?”惠明不知所措,表示“远来求法,不要其衣”。惠能便为惠明说法:“不思善,不思恶,正与幺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大意是:请将来时心中诸缘屏息。暂莫思善思恶,应先明了此世来去原本面目。”惠明大悟:“我弃将军位出家,本就为求佛法,怎能贪图一件袈裟,一念之差矣,有失根本。今日幸得惠能行者点悟,不虚此行。”惠明本是弘忍弟子,因为听惠能说法,便成为惠能弟子。惠能为避难又藏身猎人堆里十六年,危险重重,命若悬丝(电影《木棉袈裟》中救了惠能的林家也在草原放牧打猎)。后来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惠能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印宗法师说:行者定非常人,久闻五祖衣法南来,难道是行者吗?慧能说:不敢。于是取木棉袈裟出示大众。遂正式即位禅宗六祖,改法号为慧能,隐姓埋名,待机缘至,大兴禅法于南华。 慧能是反对繁琐佛经的,他说“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又说:“佛言随其新净即佛土净,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西方人心不净亦有罪(人夫夫心,不会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他甚至认为习禅打坐、出家修行,都没必要,他说:“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缚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伸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这些言论,在佛教中,都是革命性的言论。这些言论的基础都在反对形式,重视精神上的明心见性、精神上的开启与顿悟。 慧能以后的禅宗,因为不立文字,缺乏严密精致的理论。主要是坐禅参话头,加以机锋训练,禅师指点。参禅者得悟呈偈,由高明的禅师加以印证认可。明清以来,纯粹宗门高僧已不多见,对百不遇一的参禅得悟者由何人对之作有效鉴定?木棉袈裟久已不见踪迹,就算重现,最多也不过是一件贵重的拍卖品而已,如何能检验真悟与假悟? 我老家去南华寺不过百余公里,但我只去过一次,后来就不忍再去。六祖真身仍在,但传法之地现在变得污烟漳气,到处是摆摊骗钱的。四方的香客虽然不少,寺外的停车场爆满,还有不少宝马奔驰之类,但真心向佛的又有几个,不外是既往罪孽,将来果报,布施一钱,希万倍之酬;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妄求功德,贪迷至此。六祖如果在生,看到座下跪拜的人群,不知有何感想。或者,六祖会说他们这样做,其实也是合理的?六祖从来不认为他是人外的人。我佛法太浅,还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合理性。 影片主题曲《木棉袈裟》: 烈火可熔金 难熔方寸心 反倒燃起悲愤 拼却这百练身 看刀光剑影 谁说佛门清净 岂止是人间 人间有不平 我佛慈悲为本 并非善恶不分 沾血磨剑刃 杀他个地暗天昏 赤身扑烈火 暴虐耐我何 袈裟木棉做 至诚不可夺 看刀光剑影 谁说佛门清净 岂止是人间 人间有不平 我佛慈悲为本 并非善恶不分 沾血磨剑刃 杀他个地暗天昏 赤身扑烈火 暴虐耐我何 袈裟木棉做 至诚不可夺 求善多灾祸 南无阿弥陀佛 影片插曲《何必当初相识》: 难说我无情难怪你伤心 难得三生有幸难忘一往情深 轻舟流水同行相依相知相亲 何必当初相识你我原本是路人 不断须断该断不尽须尽该尽 不了须了该了不分须分该分 茫茫天涯路??处处是浮云 只因辛劳伴往你何苦枉自痴情 贻误锦绣前程 东莞百韬网络专业店铺运营网络推广网站建设,详细案例、报价链接请浏览百韬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2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僧传清珙有佛无佛死句活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