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无人迹处

图:大格西阿旺次仁尊者

罗睺寺高僧大德格西阿旺次仁尊者于年农历三月初四日,出生在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昆地村一个世代信佛的蒙古族家庭,俗姓王,俗名敦木吉次仁。

大师7岁时,于家乡当地寺院出家,跟随僧人学习念经及文化知识。

大师19岁时离乡前往五台山罗睺寺,并依止堪布大喇嘛学经。

当时罗睺寺大藏经楼(即著名的“开花现佛殿”)后有一进院落,为堪布大喇嘛院(转轮藏院)及清帝行宫院,后因年久失修而在文革期间拆除。大师在罗睺寺时就住在行宫院。大师生前曾多次说:“我师父在开花现佛后面院里住,我也曾在这住了两年。这里的大殿,文化大革命时期给破坏掉了。我现在没有能力,你们以后有能力的时候,在这修一个大殿,把行宫院恢复起来。”这成了罗睺寺恢复行宫院、新建兜率阁及6.8米弥勒宝像的最初缘起。后经罗睺寺三代住持率领全寺僧人的努力,终于在近年完成了大师遗愿。

大师21岁时前往拉萨学经,进入哲蚌寺郭芒扎仓。

大师出发去拉萨前,在汉地购买了一些缝纫用的针,沿途用针向民众交换糌粑,每次以三四根针,换取可供一餐食用的糌粑。大师以这种方式获取口粮,步行六个月后抵达拉萨。在拉萨学经期间,因缺少施主的支援,大师的经济状况极差,吃的食物非常低廉、粗劣。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大师的视力变得很差,经常觉得眼前灰蒙蒙的。晚上学经也无钱用灯,只能点燃很粗的劣质香,借助微弱的火光学经。大师就是在这样的贫困处境中生活了三十余年。

经过漫长的学习,大师获得了格西学位。后经历社会等动荡,持戒、念经变得非常困难,即便是在这种环境里,大师也未曾破戒、还俗。大师行持依旧,戒律上没有任何违犯。

图:拉萨哲蚌寺

恢复宗教政策前后,大师至青海湟中塔尔寺驻锡十二年,教导蒙古族僧众学经。

大师在72岁时离开藏区,重返阔别了半个世纪的五台山罗睺寺。年10月,五台县佛教协会经民委、宗教局批准,迎请大师至五台山,任菩萨顶及罗睺寺的上座大喇嘛。

大师离开藏区前,用自己积攒的全部信财,找银匠打造了十盏银灯供养寺院,大师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来到了五台山。

大师来到五台山后不以年高体弱为虑,竭尽全力配合管理部门恢复五台山的藏传佛教法事活动,宣传党的民族及宗教政策,度僧出家并教导僧众学经,如是六年。

大师刚到五台山时,五台山僧众的生活条件很差,罗睺寺斋堂提供的基本都是玉米面窝头和不放一点油的土豆炖白菜,取暖也只能烧炉子,僧众们也都是住在清代遗存的破房子里,没有任何一间僧舍是完好的,大师也是在这样的处境中生活。

五台山管委会宗教事务处刘处长曾盛赞大师:“阿旺次仁喇嘛是知识丰富、戒律清净的好喇嘛。所以我们把他请过来,当五台山的扎萨克,管理五台山的蒙古族僧人及寺院。”

图:大师在五台山主持法事活动

大师77岁时,因年老体弱,不能适应山区的寒冷气候而请辞回老家寺院养病。

大师离开五台山时,又将所有积蓄捐出,给五台山全山僧人发放了每人10元钱的布施,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供养,大师还是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回到老家的寺院。

年10月,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大师回到家乡的库伦旗福缘寺。

大师79岁时,身体严重衰弱而不能自理,而福缘寺当时正在恢复建设,条件很差不适合养病。大师遂应弟子之请,入住弟子家中。

离开福缘寺前,大师将两年间积攒的所有信施,一部分捐赠给福缘寺用于购买藏经,一部分捐赠给西藏驻内蒙办事处用于维持房舍。大师在身无分文的状况下,于年9月,入住弟子家中。

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三)清晨,大师圆寂于内蒙古兴安盟科中右旗西哲里木镇后查干登吉的弟子家中,享年83岁。大师圆寂前后,有种种成就征相,大师一生严持戒律,生活俭朴,曾三度尽弃资财供养三宝。罗睺寺及菩萨顶联合为大师建造灵塔于五台山台怀西山塔林,大师身后的钱财供养于拉萨哲蚌寺郭芒扎仓哲取米村。

以上据大师弟子阿旺扎西及大师叔叔根登的口述整理。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