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妙禅师生死自在,别开生面示辞世的事迹
专治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在我国宋朝时代,有一位“高峰妙禅师”,他的修持造诣很深,精通三藏经典,解、行并证,不愧是高僧大德: 有人问高峰妙禅师云:“修行如何修?如何修方是修行?” 他提纲契领答道:“莫染污自性,只此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可证成无上菩提,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本来清净的自性心地,不要被五欲六尘所染,即心对境而不生心,如如不动,不沾不染,对境无心,当下解脱自在,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果然,这位问道者,依法修持,勇猛精进,不久开悟,证成菩提。 在此提到的“五欲(梵语pancakamah)六尘(梵语sadvisayah)”,有同学尚不清楚,顺便解释一下: 五欲者:原系指色、声、香、味、触之五种情境,然在华严大疏钞一书里,通称五欲为:一、财欲。二、色欲。三、饮食欲。四、名欲。五、睡眠欲。 六尘者:可污染真理之物,谓之“尘”。而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器官(名六根)入身,以染污净心者,故谓之“六尘”。 话说回来,高峰妙禅师在六十多岁时,有一天,他入定晓得自身行将归寂,他就在某一日上午,集合全寺出家人,(按:过去大陆上,丛林寺院修行出家人,均上百或上千人),依文献资料显示,其弟子约五百余人。 他随机开示道:“弟子们!今天师父很踏实地郑重宣布,在中午十二时正,我将离开这世间啦!假如各位对佛法尚有不了解的地方,就甭客气,赶快发问。” 座下所有弟子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大家以为师父红光满面,步履如飞,怎么会突然要入灭呢? 没有人敢发问,时间也很快的过去了。 等到快接近中午时,高峰妙禅师沐浴后,穿上一袭干净的海青,盘坐在垫上,呼唤其大弟子,敲钟鸣鼓,把全寺里所有住众集合在大殿上。 他又开口讲:“诸位同参道友暨弟子们!我现在把话说完,即刻要入涅槃,诸位对一代如来圣教有何疑问者,请赶快发问。” 台下的人仍然不相信,信也信不起来,师父一点都没有衰弱、疾病的征兆,身体硬朗,讲话气势如洪钟,不像要离开世间的样子,台下的人无反应,最后有一位弟子起立: 合掌问讯说:“师父!对如来圣教,我们无疑惑,倒是师父现在身体那么健壮,却说要入灭,这令我们大惑不解啊!” 高峰妙禅师闻言,面不改色,坦然而道:“生死岂可儿戏,佛法不主张显神通,而我一辈子也未曾为你们显神通过,但为了证实给各位知道,佛法修证,终可开悟证果,在此不得已的情况下,就让我来显现一些雕虫小技的神通吧!” 他就问门入:“世间上的死亡有几种型态?” 门人答道:“有火灾而死,水灾而死,横卧而死,病死,刀伤死,兽咬而死,坐死,睡死,站立而死,吊死……等,就死亡之姿态来说,有大德站著自然而死,就很殊胜了。” 高峰妙禅师虽然身体肉身尚健,但其心已解脱生死之束缚。 因此,向大家说:“这样好了,我就来一项别开生面,各位从未见识过的死法,即是倒立而死吧!请我的大弟子,捡起地上的块小石头丢向空中,在石头还没落地以前,我就死给你们看,当下入涅槃,与世永别。” 他的大弟子,恭敬不如从命,随即捡起一块石头,往空中一扔,高峰妙禅师即跃身翻空,下墬速度比石头还快,其双手按地,头朝下,垂直倒立,刹那间,呼吸停止--死亡了,与娑婆世界长辞矣! 然而,人虽入寂,但身体仍然倒垂,双手托地,笔直不倒,这样维持了整整两天两夜。 众徒弟们,用手往其身体推推看,奇怪得很,身体犹如钢筋垂立在地上,任凭多少人去推也推不动,抬也抬不起。这样却惹得要办“后事”也徒然,大伤脑筋之际: 有一个门人,就在其尸体旁边语道:“师父啊!您也大发慈悲,不要捉弄我们了,这样的“死相”,叫我们如何火葬?” 但高峰妙禅师还是相应不理,默然不动。 这时候,有人出主意了: 住众中有人道:“高峰妙禅师有一胞妹,亦已出家,平时他最听其妹妹的话了,我们不妨派人去找他的妹妹,来劝劝他如何?” 众人无奈,只好依计而行。 不久,其妹应邀而至:匆促箭步向其身旁嚷道:“哥哥!您生古怪,死也古怪,放下您的古怪,是何等自在!” 高峰妙禅师闻言,应声而倒,碰一声,身体平卧下去。 然而,他卧地之后: 又突然睁开睛说道:“妹妹啊!我这样死不对吗?好吧!既然这样死不对,再重新死一次吧!” 就这样,高峰妙禅师再一次地表现了死亡,总共死了两次,在入涅槃的刹那间,前后不到一秒钟,就如此入灭了。 诸君!试想,生死大事,对于已证得果位之修行者来说,他的身心已解脱,是那么逍遥自在,凭其愿力之强,业力又能奈何他呢?生死轮回之事,已无法束缚圣者之身心,因为圣者自性清净,对五欲六尘不沾不染,本性能自在无碍,得大解脱啦! 所以高峰禅师自在而逝世的公案,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均有佛性(梵语budhha-dhatu),每一个人只要能开悟本性,依佛法修持,莫染污自性,摒弃五欲六尘,不沾不染,对境无心,则每一个人即可当下解脱自在,显现出神通,无障无碍矣! 而高峰妙禅师心地之所以那么解脱、自在、逍遥、自如,要来即来,要去即去,生死自如,即是表现出一代圣僧,开悟证果的功夫与特色,流露出一场神通游戏。 高峰禅师《插秧偈》 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原妙禅师:高峰是法号,其名原妙,生于南宋佳熙二年(),苏州吴江人,当时正是禅宗理论的盛行时期,原妙十五岁出家,到杭州净慈寺精修,又参断桥妙伦,妙论中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的精警之语而震惊世人。后获著名高僧雪岩法钦传法印。 原妙三十六岁时,元军灭南宋时他在杭州的天目山狮子岩建造一个称为「死关」的小室,把自己关进「死关」「力参」(思考),凡有人要见他,必须回答他提出的三个问题(称为三关),于是原妙声明大振。在他在「死关」隐居的十五年中,每天来参请的僧徒,信士络绎不绝,竟无一日空闲,仅授戒者达数万人之多。人们称他为「高峰古佛」。 原妙着有《高峰禅师语录》等著作。传扬临济宗禅法。原妙于年圆寂。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但如何才能作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日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 佛法无同异,千灯共一光;禅义无定论,殊途能同归。今日插秧,道就在手上;明日担水,道就在肩上;后日打坐,道就在蒲团上。生活中处处是禅,行住坐卧皆道场,鸟啼花落尽化机,对此不能刻意追求,而应顺其自然;枯坐无所为,春来草木青,关键在一个“悟”字。善悟。一沙一丸一世界,一花一蕊一天堂;不善悟,蒲团坐穿、经书诵破也难解其所以然。往之古德根器锋利,能在一举一动、一棒一喝处披肝沥胆、转凡成圣,道理也许就在这里。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7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神奇不可思议的佛教照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