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莆田木雕在传承礼仪文化中的地域特征

——李宇光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涵括宗教信仰、祭祀礼教和人生礼仪的传统礼仪文化。宗教信仰和祭祀礼仪突出了礼教的超越性,人生礼仪侧体现了民俗的现实性。这种礼教的超越性和民俗的现实性又同时甚具地域特色。纵观莆田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史,实际也是莆田木雕工艺的薪传史。本文试以黄丹桂师徒在创新宗教雕塑、祭祀礼器和民俗器具的一些实例,阐述莆田木雕在继承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地域特色。

祭祀龛前那一拜敬祖崇礼薪传在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达于当代。这是业界众所周知的常识,但莆田木雕为什么兴于唐宋?却与当地各种宗教信仰的传播息息相关。莆田古称兴化府,“地有佛国之号”。有广化、龟山、梅峰、囊山四大禅宗古刹。正因为莆田佛教文化历史渊源悠久,所以便有寺院古建与佛像木雕的发端。

黄丹桂故居的家庭佛龛木雕

道教在莆田的传播亦起于唐宋,当地最早兴建的大型宫观是元妙观,后又兴建凌云殿、五帝庙、九仙祠、东岳观、城隍庙等。莆台道教文化的交流主要是对陈靖姑祖庙和五帝祖庙的认祖朝拜、玉皇文化和王船信仰交流;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虽不能等同于纯粹意义的宗教,但在本质上与宗教是同一的。据乾隆年间编修的《敕封天后志》记载,妈祖诞生于贤良港而飞升于湄洲岛。由于传说中的妈祖生前涉水救人,能知人祸福,因此,民间便赋予其以神性,视其为支配海域的“龙女”、“神女”,并立祠奉祀。闽台百姓自发的尊俸,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自宋宣和四年至清同治十一年,妈祖共被褒封59次,封号最多达66字之多,从而扩大了妈祖文化在闽台的形成与播行。而这种播行与道教的播行均少不了木雕造像与宫观古建雕饰。

莆田木雕在宗教信仰、祭祀礼教和民俗礼仪方面的历代名匠层出不穷。明代以远,有游伯环、郭怀、廖明山等:清朝(近代)以来,则有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首奖的廖熙、达摩雕作被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黄炳勋等;现代前辈则有黄丹桂、佘文科、朱榜首、廖庆(廖熙之孙)等。可以说,如果沒有黄丹桂这一辈八十年前游艺于莆田民间寺庙、民居和六十年前创办莆田雕刻厂以来所积累的宗教造像及古建装饰的丰富创作实践经验,也教不来、带不出方文桃、黄文寿这一辈誉传海内外的宗教雕塑大师。方文桃创作的峨嵋金顶48米高的《十方普贤》、大佛禅院16米高的乌木雕《四面千手观音》,黄文寿创作的山西大同关帝庙正殿3.2米高的楠木雕《关羽坐像》、春秋楼3.5米高的楠木雕《关羽夜读“春秋”坐像》等杰作,确己足可告慰九泉之下的黄丹桂。

黄丹桂为黄岗祠创作的贴金木雕《妙应坐像》

鲁迅先生说过:“孔子敬神如神在”。其意思是:孔子敬重神灵如同神灵是存在的。古人在供奉神像,拜天祭祖时的肃穆仪式和虔诚神态,那是在敬神;今人发现自身潜藏的巨大心力,从而彻悟脱俗,也是在敬神。因而古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你虔诚敬神时,敬神如神在。莆田市涵江区东游洞董事会在农历壬戍年(年)恭请黄丹桂负责明安殿系列造像及古建木雕工程时期由黄丹桂设计监制的“敬神牌”上,就用浮雕技艺精心刻出“敬神如神在”五个大字。

记忆闪回35年前,当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东游洞明安殿在即将动工重建的那一天,东游洞最年长最权威的乡老“神灵附身”、对跪在香炉前的黄丹桂师徒喝道:“如若神像雕得不象,将取尔等性命!……”。黄丹桂则发誓一定雕肖玄天上帝等诸神造象。……半年前我在寻访丹桂遗作时,听到当年的甲乙双方笑忆这一故事后,对莆田木雕的这位杰出前辈不禁倍加敬佩。东游洞至今珍藏的黄丹桂杰作,不但有用于元霄巡游的玄天上帝造像及神轿,而且有黑面张聖君、红面章聖侯章与威武秦将军、昭烈聖侯、纠察部院及其神轿,更且有雕艺精巧的神帐护栏、供桌和果盒、烛台、馔盒、鼓架、磬架等礼器。尤其难得的是真武殿神帐后排高约1.5米的玄天上帝主像是由方文桃泥塑的,前排高约0.6米的、用于元霄巡游的木雕玄天上帝、黑面张聖君、红面章聖侯等造像与神轿则由黄丹桂、黄文寿手创,由李农民、李凤荣父子修光;还有部分辅神造像、神帐护栏、供桌和果盒、烛台、馔盒、鼓架、磬架等礼器则由黄丹桂设计后,让侄辈李凤粦、黄玉锁等人精心雕作,至今却己堪称宝贵文物。

明安殿的透雕神帐、供桌、果盒与馔盒

莆田自古便有”文献名邦“之称,宋代曾有“两家三书院”盛况。莆田人向以勤奋好学称著,热衷于“学而优则仕”,出自古兴化府的达官显贵、文人名士不在少数,他们功成名就后、多在家乡兴建家宅以荣宗耀祖。而那些远赴沪榕经商或南洋创业而发达者,为满足衣锦还乡的自豪感和虚荣心,通常也会携巨资返乡兴建豪宅。他们甚至不惜工本地要求匠师在楼阁斗拱与厅堂公妈龛雕刻时体现绮丽的满铺装饰、繁复的细部刻划、亮眼的彩绘贴金、以迎合主人炫耀性的审美情趣。例如九峰方氏九间厢、石庭黄毜爽七间厢侨宅等处美仑美焕的透雕公妈龛护栏和精致绝等的果盒、馔龛等礼器,先后均被文物窃贼连掏多重墙洞而盗卖得手。值得庆幸的是,从涵江侨乡老民居还可以寻得黄丹桂师徒在五十年前制作的一些透雕贴金神帐、中案及礼器、其中最富莆田地域特色的当数石庭黄文森侨宅门楼式公妈龛和沁西姚宅庙殿式公妈龛:石庭黄文森侨宅门楼式公妈龛用四层斗拱结构托起单檐歇山三坡形龛顶,又用镌刻“神灵如在春长在,祖德维祈福更新”对联的龛柱、拄顶三向麻叶头、外雀替、撗樑及正面透雕古典人物故事的护栏与侧面玻门构成外龛围,再用圆形月洞、浮雕护栏构成供奉祖宗牌位的内龛,外龛围的外沿又以双重浮雕围栏装饰、而摆放祭器的龛台则以浮雕花乌五堵楣、透雕翔凤贴角与立于螺旋龛脚背上的圆雕小立狮点缀。整体彩绘以红为主、并加贴金、可谓金碧辉煌;沁西姚宅庙殿式公妈龛的单檐歇山三坡形屋面由一正脊(两头尾脊上翘)、双垂脊、双戗脊(两头檐角上翘)构成,再加古建垂筒、雀替、平透雕护栏等构件、甚是舒展悦目,又不乏肃穆朴实。龛前一部清式中案的正侧面分别以透雕蠄龙纹脚型环绕支撑,横楣则以透雕《鼓磬迎归图》点缀,案面两边各突出一个方正平台,分别用于摆放祭拜礼器,堪称独具莆田形制的民俗家具。

明安殿浮透雕敬神牌与浮脽果盒、馔盒等礼器

历史上的莆田宗法礼教思想影响深远,敬神祭祖习俗在民间世代流传。每逢春节、清明等节日,家家都会举行祭礼;甚至每月初二、十六也要烧香敬神。莆田民居的主厅堂往往同时兼有神堂、祖堂的功能,使厅堂和相应配套的木雕神帐或公妈龛、中案、供桌等设备,在莆田民居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种礼教化氛围使黄丹桂师徒不但生计不断有着,而且更可让祖传技艺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

莆田的郑、李、黄、陈、林等大姓人家,多系南北朝或唐代因战乱从北方迁陟入闽,且多同姓、同宗聚居,所以莆田民间各大姓村落的宗祠、祖祠及其木雕先祖造像、神位灵牌、神帐祖龛、中案供桌与祭拜礼器亦皆源远流长,形制多样。唐宋时期莆田的世家大族,大多依附于寺院。这是因为当时不允许民间奉祀四代以上的祖先,世家大族了祭祖护墓,往往在寺院中设立檀越祠,或是在祖坟附近创建寺院庵堂。南山广化寺及所属的別院和庵堂中,就有不少世家大族的功德院或报功祠,如广化寺法堂右侧的南湖郑氏祠堂、中藏庵和普门庵的黃滔祠堂,……宋代中期以后,民间的祭祖活动日益趋于合法化,祠堂逐渐脱离了寺院系统,宗族与寺院也就分道扬镳了。南宋庆元二年(),朱熹在《唐桂州刺史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公祠堂记》中写道:“〔唐〕明皇时,桂州刺史忠义公岸偕其子谣为闽县令,始迁于莆涵江黄巷居焉。刺史六世孙校书郎偕其孙奉礼郎文惠,孝心克笃,爰构家庙,未既而卒。其孙世规以国子司业赠朝议大夫,于明道元年命工营建,榜曰‘黄氏祠堂’,定祭田以供祀典,未备复卒。世规孙彦辉历官潮州通判,捐俸新之。前堂后寝,焕然有伦;……”。黄氏从第六世开始筹建“家庙”,第十世建成“祠堂”,至第十二世才初具规模,前后经历了六代人。朱熹对此颇为感慨,认为当时不仅建祠堂难,即使建成了也难以长期维持。元明的战乱、尤其是倭寇侵莆,曾使黄氏祠堂几乎荒废;清代康乾盛世后,才又得以重修,黄丹桂的祖父和父亲,乃至曾祖以上历代都曾为黄氏宗祠的木雕造像、神帐与祭祀礼器的设计制作做过贡献。

明安殿透雕神帐前排为黄丹桂木雕巡游用玄天上帝与黑面张公圣君,后排为方文桃泥塑镇殿玄天上帝

黄氏祠堂现名“黄岗祠”,意在不忘黄氏祖地是在古湖北黄州江夏郡的黄岗县。“黄岗祠”为世界江夏莆阳黄氏总祖祠,别称兴化黄祖祠。自唐迄清内外素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和“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之美誉,世称闽之著姓、黄冈群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黄丹桂便携玉树、文寿二子为重修宗祠捐资题缘并镌名于祠樑,同时还特地为黄岗祠恭造了先祖妙应、本寂等两尊高0.38米的木雕造像。

妙应(-)俗姓黄,名文矩,唐元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生于黄巷(今莆田市涵江区黄霞村)。出家后,法名涅槃、辟支、圆智。唐末著名高僧。文矩和胞弟本寂先后出家。在其父母逝世之后,舍俗家旧宅建为佛寺(即今国欢寺)。妙应禅师于大中六年(年)创建“石室岩精舍”(又名“伏虎岩”)。其后隐居于灵云岩和紫霄岩,“……行则二虎随之,其居曰‘伏虎庵’”。妙应禅师圆寂后,葬于囊山西塔院。闽王奏清朝廷,赐谥“妙应禅师”。宋崇宁三年(年),加封“圆智大师”。本寂(-)俗姓黄,名元证,又名崇精,亦为晚唐名僧,为佛教“曹洞宗”始创人之一。长期定居并终老抚州。唐天复元年圆寂后,葬于寺西百步的凤形坊,塔名“福园”。由于他对曹洞宗的形成和发展贡献甚大,因而被敕谥为“元证禅师”。清雍正十二年()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

沁西姚宅福堂公妈龛及供桌雕饰

黄丹桂为什么要为黄氏祠堂雕造妙应与本寂坐像,就因为这两位人物不但远远超越那些科甲称魁、官场得意的“黄岗群凤”,而且堪称名垂中国佛教史的大德先觉。他俩是人也是佛,如同妈祖是人也是神,人们总是按人类普遍认可的善恶标准来造神并赋于神化后的“好人”妙应、本寂、妈祖以值得世代膜拜的超凡圣像、永敬在心。

黄丹桂敬祖崇礼的品德还可从其故居的佛龛雕刻一窥究竟。沿着陈旧的楼梯上到三楼,这佛龛就在狹窄楼道的右侧一偶。但见圆形月洞龛在主祀一尊丹桂手雕的观音坐像的同时,也供奉黄氏历代祖宗牌位。圆形龛框的四个角落则各浮雕一个寓意迎福的蝙蝠纹样。右侧“三联堵浮雕护栏”的上堵为博古花果、中堵为”铁拐迎鹤“、下堵为”双鸡图”;左侧“三联堵浮雕护栏”上堵亦为博古花果、中堵为“麻姑献寿”、下堵为”双兔图”。看似画面简单,实则构图错落有致,线条活脱生动,刀法干脆老到,不愧丹桂力作。

石庭黄文森侨宅的彩绘贴金透雕公妈龛

从以上黄丹桂宫庙雕饰的精致、豪宅琢作的炫耀、祠堂造像的用心和故居龛式的简约,均可看出其创作的木雕款样与礼器制式虽有不同,但其既尊祖弘礼又传艺创新之心是始终不渝的。所以匠心雕造有成,薪传延续不断。

万字底上那一抠剔地透雕见高手

“万字底”是莆田木雕形制与技法的一种地域术语。其实“万字底“的传统通称为万字锦,也称万字不到头,又称为万字纹、万字拐、万不断、万字曲水等,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意义的几何图案。万字不到头利用多个万字(卍)字联合而成,是一种四方连续图案。其中“万”字,寓意吉祥,“不到头”寓意连绵不断,因此万字不到头的意思为吉祥连绵不断、万寿无疆等含意。万字锦图案多见于织物、衣饰、陶瓷、砖雕、木雕、石雕、窗棂等艺术形式,可以作为底纹,也可以作为花边。万字不到头在中国宮廷器具和民间工艺中均广为流传。卍形纹样早在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有发现。卍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符号,随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至唐代,女皇武则天为其定音—读“万”,《华严音义》记:“大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卍符号连用,形成模式化的装饰图案。其两个笔画的四端被着意延长,分别加入另外四个卍的构成,卍连着卍,实现了“不到头”的美好构思。汉语“三”即表示多,可见“万”之多多绵绵。“卍”的妙用,成为祝颂:“万”且“不到头”,福寿无穷期。

九峰古戏台围屏的万字底透雕古装人物护栏的下方部件

黄丹桂雕刻的万字锦地浮雕《明安殿》匾额

清末民初的莆田木雕名匠廖熙及其身后的透雕万字纹窗棂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兴化府进贡的万字锦地浮雕《花鸟窗堵》

明安殿神帐护栏的万字底多重浮雕古典人物饰堵

万字底“剔地用裁刀

万字底剔地用的直角“弯钩”铲刀

万字底设计示意图之一(先在需要剔地的平面上画好一定角度的交叉平行底线,后从中心向四边画卍字锦纹样)

万字底剔地设计示意图之三(按3:5:15的间隔比例与宽度铺开卍字锦纹样)

万字底剔地设计示意图之四(将按比例画好的卍字锦纹样贴在需要雕刻的板堵上)

“万字底”的莆田地域特色是:一、万字锦地浮雕宫庙匾额和神帐护栏板堵;二、万字底剔地的多重透雕或双面透雕的神帐护栏杆或器具板堵;三、用于“万字底”下刀起头的扁凿(平刀)、划格裁边的裁刀和剔平字底的直角弯钩铲刀(俗称“犂边”)。有据可查的是:北京故宫里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兴化府进贡的万字锦地浮雕《花鸟窗堵》、清末莆田木雕名匠廖熙晚年遗照身后的透雕万字纹窗棂、黄丹桂九峰村雕刻的古戏台围屏的万字底透雕古装人物护栏,东游洞万字锦地浮雕《明安殿》匾额和前后殿神帐护栏的万字底透雕古典人物故事板堵。以上实例不但生动体现了“莆田工”万字底丰富多彩的形制与用途,而且巧妙演绎了莆田木雕技艺因地制宜,量用施艺的灵变匠意。

在莆田传统木雕业界曾经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那就是:不论你现在多么出名,只要是习事木雕的,尤其是古建木雕的学徒,在学会磨刀识凿之后,“割万字底”是非掌握不可的基本功。凡是尝过个中滋味的人,都知道硬木比软木难切,杉木比樟比不好割。即便善于用清刀木雕刻划花草茎叶者,在惯用裁刀一刀短、一刀长地旋切各种花瓣和叶片的同时,能够得心应手地按3:5:15的比例,工整而又美观地割好并剔平“万字底”者仍然为数不多。

妆奁镜中那一嫁清影绰约沉刀下

莆田民间传统的礼仪习俗,不但包括祭祖礼仪,而且包括寿庆礼仪、殡葬礼仪、婚庆礼仪、孕育礼仪等。这些传统礼仪文化是邑人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这是传续千百年的血脉,也是一个宗族、一个家庭的基本亲和力与凝聚力。例如莆田传统婚娶均循古代“六礼”:订聘(俗称“放定”、“开日子”);定日(男方“请期”、女方“允期”);送嫁(亲友赠物致贺“捧花粉”);纳吉份(俗称“担试粉”。婚期到时男方把未交足的聘金礼物装入红漆礼盘把猪肉,线面,红团等食物装入红漆"担盘,共十个盘,分两组合为一担,俗称“担盘”。纳吉份这项礼俗系由古代“六礼”中的纳吉.纳征两项演变而成);结婚(俗称“成人”,取儿女长大成人之意.结婚日称“成人日”)。成人日前的女方家庭要做好许多准备工作,有不少礼仪习俗,例如备办嫁妆。比较富裕的家庭通常会制备或购置三重透雕眠床、梳妆台、橱子箱等,其中少不了的一项是妆奁。妆奁是旧时女子梳妆用的镜匣,亦即现今人们说的首饰盒或化妆品盒,莆田方言则称之为:简妆。简妆是莆田民间嫁女不可或缺的嫁妆之一。时光倒流到45年之前,年方五十五岁的黄丹桂的小女儿黄小妹即将出嫁。当时在莆田工艺一厂上班挣工资的黄丹桂送给她的嫁妆便是其亲手雕制的一个精致的简妆。这简妆共分两层:上层为盒,以蝶形铜錾花合页联接的盒盖表面沉雕黑底贴金灵芝与兰花图面与”芝兰同寿图”五字;翻开盒盖并以下沿斜顶下层上边沿,则构成边沿浮雕红底贴金梅花、双鸟和“喜上梅梢”四字的内镶圆形玻璃镜;下层类似小柜,正面双扇门浮雕红底贴金博古花瓶瓜果吉祥图案,打开后为两层,分装三屉(上层为细软饰物搁板、中、下层为收纳首饰、化装品的抽屉);另三面浮雕黑底贴金的“双宿双飞图”及字(后侧)、“杞菊延年”图及字(右侧)、“清风摇影(假山竹丛)”图及字(左侧)。

黄丹桂女儿嫁妆《简粧》

黄丹桂女儿嫁妆《简粧》的后侧雕饰

黄丹桂女儿嫁妆《简粧》的内部首饰屉结构

黄丹桂女儿嫁妆《简粧》的右侧睢饰

这个长、宽、高各仅0.25米的简妆给人的观感是:小巧玲珑、收纳自如、雕工约略、美观大方。每图每字,深蕴父女亲情的温馨;每雕每刻,饱含丹桂木雕的功力。最能体现此品地域特色的技艺是沉雕,又称阴刻:匠师于创作时在平整的雕材表面上用尖刀、ⅴ形角刀、平刀或圆刀刻划人物、花鸟或书法文字,使深浅不一的凹陷线条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既是莆田传统木雕广泛应用于礼仪用品、古建民居、寺庙装饰上的惯用刀法,又是现代莆田木雕刻划观音宝盖、花草脉络和底座文字的技能之一。莆田方言称为“白刻”。沉雕刻画的景物凹陷在饰板平面之下,使之不易受到外物的碰损,也便于擦拭护理。创作时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装饰效果,就会选择沉雕。沉雕的凹痕不深,所刻划的图形一般是靠上下两层的底漆或贴金的颜色来区别观赏。

美人靠后那一格琢拱雕栏工独特

“你是江南儿女的流香,美人靠晕染了江南风光。……你坐、你倚、你傍,美人靠心灵何处可安放?……温柔的影像相约水榭画廊,莺飞恋蝶,祈盼成双、西施靠一靠百媚生光,你低吟浅唱迎来送往……”。耳边迴响陈诗妮轻唱的诗情画意,眼帘惊艳美丽乡村九峰方宅、庄宅和沁西姚宅或窗或廊、或窄或宽、或高或底的各式美人靠造型,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叹服黄丹桂创新莆田式美人靠的独具一格。

美人靠、又称美人梏,己故莆田民俗文化专家蒋维琰在《莆田文史资料·老民居》一书中又称之为“摆椅窗”。其实这种非窗非椅的装置在一般建筑装饰辞书中通常归类为”小木作”或“细木工”匠作。古早苏沪皖浙等江南地区的临水廊椅或楼台亭阁并不鲜见美人靠建构,但她的美感仅仅只能在融合于其所附属的某种建筑物之上时,才能被总体观赏到。

九峰庄志元宅楼廊美人楼廊美人靠外侧

九峰民居木雕美人靠款式之一

九峰庄宅美人靠与窗格的不同雕饰

沁西姚宅门楼二层两侧美人靠与古建雕饰的浑然一体

沁西姚宅大门坦内侧上部

黄丹桂独创的莆田式美人靠的别具一格就在美人靠两边立柱外侧表面的花鸟雕饰与点缀。美人靠装置的位置都是在二楼及二楼以上的窗口外侧或至少是二屋楼廊。黄丹桂在沁西姚宅木雕门楼二层两侧也别致地刻饰了美人靠,因而在近年引来一批又一批海内外著名古建及雕刻专家学者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更有甚者、笔者十年前陪同央视4套《走遍中国·走进莆田》“木雕的传奇”摄制组到九峰村寻访黄丹桂遗作时,就曾对庄志元宅二层楼廊三开间至少各长4米的美人靠外侧由“福、禄、寿”拼字花格构成的弧形靠背与一层廊枋、斗拱、吊筒浑然联成一体的雕饰而连连喊赞。那美人靠椅面下方的背面等本可被人不经意地忽视的部位,却被黄丹桂别出心裁地运用四出凌花锦、斜方格眼式、卐字锦、盘长锦等窗棂艺术加以装点,而一旦将这一表现传统文化最有内涵的形式成功移植于美人靠,便是莆田木雕在创新古建装饰与民俗家具之地域特色的又一亮点。这一亮点不但博得摄制组资深制片人粱钢先生的叫绝,而且引来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委会高级顾问曹新民先生的好评:“通过对莆田古老民居、传统居室器具的参观学习,加深了对闽南民俗文化的了解。特别是莆田的民俗家具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是就地取材、源于自然、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的典范。一些精美的闽南器具充分证明高手在民间,它证明中国民俗家具是多民族智慧结晶的物化体现,是明清家具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头,是中国传统家具、民族文化的源头”。

综上所述,黄丹桂师徒几十年如一日的木雕创作历程,实即莆田木雕在继承传统礼仪文化中代代薪传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些缩影定格于莆田城乡,乃至海峡两岸的诸多寺庙宫观与民居楼台,珍存于八闽内外不少文博收藏机构。那般般绝艺、桩桩轶事与件件珍品,都是莆田市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木雕之城”“中国礼仪工艺品之都”等特色产业区域荣誉称号牌匾的生动佐证,历史将永远铭记黄丹桂师徒和莆田木雕历代杰出传承人的这一丰功艺绩。

李宇光

(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