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壁画

年农历三月初一,清明。

我和死党阿三约好一大早去八大处宝珠洞拜佛。众所周知,八大处因有八座古刹而得名,而其中二处灵光寺因为供奉着世间罕存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子,最为有名。千百年来,多少信男痴女在这里祈求发财和爱情都得到了灵验。

一路上,我说阿三你是不是脑袋秀逗了人家上香拜佛都去灵光寺你去宝珠洞拜的啥佛。阿三说阿四这你就不懂了我要拜的这个佛又名“鬼王菩萨”,那可是管着古往今来的女鬼,人间的媳妇讨不到,我拜拜鬼王菩萨,看看能不能赐我一个鬼妻。

阿三,男,年生人,IT行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纯洁的梦想,30岁之前交上一个貌美如花的女朋友,结婚生子。眼看30岁就要到了,别说貌美如花的女朋友了,连憨厚可敬的阿姨都不认识一个。

阿三是个闷骚宅男,平日里看见电脑两眼放光,看见女人面红耳赤;在陌生人面前是个乖乖男,在死党面前是个流氓兔。平生一大爱好就是在朋友面前谈论女人,对女人的了解可谓“十八般女人”样样精通,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的女人如数家珍。

阿三说,乾隆皇帝有40多个老婆,其中有一个老婆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这就是香妃。据说这个香妃遍体生香,娇艳可爱,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经常带着这位嫔妃,可见她在乾隆心里的地位。可就是这么一位娇滴滴的美女,却不幸英年早逝,乾隆皇帝因而思念成疾。

这一天,乾隆皇帝驾临八大处的香界寺。桂坊和尚,就是成都兰桂坊那个“桂坊”,也就是“鬼王菩萨”,看到皇帝面容清瘦,双眉不展,明白了这位皇帝是得了“相思病”。于是,和尚就对皇帝说:“贫僧愿为圣上效力,召香妃来相见。”

乾隆皇帝大喜,晚上就在寺庙里住下。这天入夜时分,桂坊和尚叫人抬来了一面金铜宝镜放在大殿上,又从藏经阁拿出一本还魂真经。斋戒礼毕,点灯焚香。一时间,大殿上香烟缭绕,宝镜放光。和尚告诉皇上,等到半夜沐浴后静坐远看,无论看见什么,千万不要近前来。乾隆连连答应。一切准备停当,和尚盘膝打坐,闭目念经。

到了半夜,乾隆皇帝两眼迷迷瞪瞪,都快睡着了。就在这时,乾隆忽然听到了一阵似有似无的乐器声,仔细再听,竟然奏的是香妃最爱听的她们老家的音乐。正在纳闷,忽见铜镜中放出一道光芒,把大殿照得雪亮雪亮的,宝镜中一位女子款款地走了出来,活脱脱的一个香妃!

只听那香妃说:“圣上驾临,我有好多心里话要给你说。”乾隆一听,不由得动了真情,早忘了那和尚的嘱咐,便站起身来迎了上去。突然,只听到金崩石裂似的一声巨响,宝镜碎裂成粉,香妃也不见了踪影。这下可把乾隆急坏了!大殿内仍有音乐在飘荡,隐约还能听到香妃唱故乡的歌呐!乾隆一想,这明明是香妃在说她想回故乡了啊!回宫以后,乾隆就命人护送香妃遗体回故乡厚葬。

乾隆皇帝了却心事,病也好了,眉毛也不皱了,一高兴,便赐重金修缮了香界寺,还赐给桂坊和尚一个称号“鬼王菩萨”。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香界寺。从香界寺北旁门角北上,山路陡险,如弓背形,快到翠微山顶时,有一座牌坊,外额上书“欢喜地”,内额上题“坚固林”,这些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笔。牌坊后面的高耸寺院,就是著名的宝珠洞,它位于北京市西山余脉翠微山顶,也是八大处中山势最高的一处,巍峨峻峭,苍莽雄浑。

据说宝珠洞是桂坊老和尚用十指抠去一粒粒的砾石,抠了七七四十九年,终于抠成了佛洞。桂坊和尚从此在洞内打坐修行,并坐化于石洞内,世寿一百四十岁挂零。

我们走进洞来,洞里漆黑一片,中间有一个老和尚盘膝坐像,这就是传说中的“鬼王菩萨”桂坊和尚了。佛像的团蒲上,刻着乾隆皇帝的赠诗,曰:“悠然老衲净尘缘,台殿叁差起瑞烟。驯鸽檐前应受戒,游鳞花下亦叁禅。”

阿三虔诚地向老和尚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兀自念念有词。香火缭绕中,老和尚似乎听进了他的话,脸上沁出了点点露珠。

上山之前,阿三就谋划好了,趁园区关门之前进来,躲在石洞里过夜。今天是清明节,据说在这一天,阴间的魂灵可以回到人间,看望昔日的亲人,接收亲人的烧纸钱。

本来我是打死了也不愿意陪阿三来这鬼地方撞鬼,但阿三说,如果今天不来,耽误了今年他娶鬼妻,我得管他一年的饭。这段时间以来,由于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去年中标的方案一直没有实施,今年至今一个标没中,一直是阿三管我的饭。阿三又说,如果今天陪他来,再管我一年的饭。看在IT男鼓鼓的钱包和一年的饭碗的面子上,我就算打死了也豁出去了来陪他疯一把。

阿三大概是《聊斋志异》看得多了,笃信这个世上有鬼魂,狐仙也罢,僵尸也好,一定躲在某个角落。也许是空间错过,也许是时间错过,我们总是和她擦肩而过。

年农历三月初一,清明。宝珠洞。这就是阿三选定的最佳时间和空间。

夜色渐浓,万籁俱寂。石洞里残留的蜡烛忽暗忽明,洞外一点月光也没有,黑得彻底,黑得阴森。

阿三不知何时从怀里掏出一块从潘家园淘来的古铜镜,摆在老和尚的脚下,嘴里嘀嘀咕咕什么。听了半天,才听明白他一直在反复念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百无聊赖,拿着手电筒照着石壁一点点看去。宝珠洞很小,长宽不过十步,洞壁砾石粒粒,黑白相间,晶莹光泽,犹如珍珠闪烁,故而得名。亮光照处,光润欲滴,我经不住触碰。初觉柔软,宛如肌肤;继而冷如冰霜,沁入指尖。在一处异常光滑的石壁上,我禁不住双手抚摸起来。

“这是什么?”

阿三在我身后突然惊讶地问道。我被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正想骂阿三在这阴森的地方大惊小怪是不是存心想吓死我,抬头看石壁时,也是惊讶不已:石壁上居然出现了一块壁画!

这是一块精致的壁画,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画面里有一个披着长长头发的少女,手里捻着一朵桃花微微笑着,斜着身子似乎靠着什么。庭院里有一颗枝繁茂盛的桃树,树下站着二位十几岁的少女,正垫着脚尖要摘桃花。长发少女顾盼生辉,樱桃小嘴似乎说些什么,眼光如水波一样,似乎正在盯着看画的人。

阿三痴痴地盯着壁画,一动不动。许久,不觉神魂颠倒,恍恍惚惚,想入非非。忽觉身体飘飘然,如驾云雾,眼前豁然出现画中场景。但见殿阁重重,鸟语花香,已非人间情景。就中厅堂一位老和尚盘膝坐着正讲经说法,和尚的四周围着一群仙鹤正听着,看着,舔着身子踱步着。厅堂外面,围着一群人也探着身子望里面看。阿三觉得好奇,挤出个身位远远看着,依稀觉得老和尚似乎面熟,正琢磨是谁,忽觉得有人暗中拉着他的袖子。回头看时,正是那个长发少女,对他展颜一笑,竟自头前走了。

阿三连忙迈步跟了上去。穿过庭院,走过一段弯弯曲曲的游廊,少女进了一间篱笆小舍,阿三跟到门前,徘徊不定,不知是否应该进去。远远的少女回过头,举着手中的桃花,绯笑着似乎在召唤他过去。阿三这才迈进了屋,朝少女大步走去。屋里并没有旁人,少女坐在床沿,低着头,捏着桃花,嗤嗤的笑。阿三不知为何,胆子竟然大了起来,一把抱住了少女。少女也不怎么挣扎,只管让他抱着。

阿三闻到少女身上的香气,情不自禁地亲了上去。少女只是羞羞的笑,任凭阿三又亲又抱。事后,阿三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在长发少女面前一点也不矜持,似乎认识很久一样,和她亲热,也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

早晨醒来,少女嘱咐阿三不要出门,在家呆着不要发出大的声响,白天会有人送饭来。少女交代完,关上舍门走了。

晚上,少女又回来了。二人又温存了一番,连接三日如此。这天,少女刚出门,阿三一个人呆在屋里憋了三天,有点闷,想出去找找看看少女去哪了。

出了篱笆墙,沿着游廊走了一段,拐过弯,眼前豁然开亮,一座精致干净的小院出现在眼前。庭院一隅桃树下一位十几岁的少女和一个少妇模样的女人一站一坐。站着的少女从桃树上摘花递给少妇。少妇碾碎花,挤出汁,滴入一缸酒里。原来她们在用桃花泡酒。

少女看见了阿三,抿着嘴笑着,和少妇低低说着什么。阿三正要上前说话,少妇和少女起身却走了。

阿三继续走着,路上也遇到几位少女,但看见了他,都自顾自窃窃私语的笑着,并不搭理他。不知不觉到了前天老和尚念经的地方,这里已经空无一人了。

晚上,长发少女再来的时候,阿三把白天找她的事跟她讲起,少女很生气,埋怨不听她的话,恐怕会有灾难了。

少女说:“李三郎,我们能在这里相遇,是因为我们前世有一段姻缘未完。现如今,金甲使者估计很快就会知道了你的存在,一定会让我要了你的魂魄。那时候,你想走也走不了。你今天晚上就回去吧。”

阿三悔恨不已,问道:“我还不知道姑娘的姓名呢。”

少女说:“你叫我阿香好了。今天晚上三更你就回去吧。你出门往西走,看见一个老和尚,就央求他送你回去。不管他说什么,你都要他送你回去。”

阿三抱着阿香,心里有说不出的不舍得。这时,门外忽然想起敲门声,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阿香妹妹,开门吧,让我们也见见你的如意郎君。”

阿香只得开了门,一群仙女般的姑娘涌进门,叽叽喳喳的闹着,抚摸着阿香的肚子玩笑道:“阿香肚子里的孩子都已经长这么大了,还蓬松着头发装少女呢。”

众人捧着簪环耳坠,七手八脚给阿香上了鬟,把披散的头发梳成了发髻。阿香含着羞涩的微笑不说话。一个少女说:“姐姐妹妹们,我们别在这里久坐了,打扰人家的春宵一刻呢。”众人又闹了一会,笑着走了。

阿三看阿香,发髻好像一团乌云,高高地盘结在头顶上,发型犹如一只凤凰,蓬蓬松松的垂在脑后,比起头发披散时,别有一番风味,更加美丽动人。

四下无人,阿三抱着阿香,兰麝的芳香熏入肺腑,禁不住亲热起来。正云雨的时候,忽然听得外面乱乱哄哄,尖叫声,争吵声,铁靴声,金属碰撞声,纷乱喧哗。阿香大吃一惊,爬起床趴在窗户口往外看,阿三也一起往外偷看。

只见一个太监模样的金甲使者,面白如霜,腰间跨着金刀,胳膊上缠着铁链,手里拿着金锤,一群少女把他围在中间。

只听金甲使者尖声道:“全都到了吗?”众女子回答道:“都到齐了!”金甲使者厉声道:“如果有人藏匿生人,大家要互相告发,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众人又齐声道:“没有。”金甲使者转过身来,只见他白眉倒立,两眼圆瞪,凶神恶煞的四处扫视,看向阿三这边时,好像发现有生人似的,停顿良久。

阿香吓坏了,脸上毫无血色,惊慌失措的对阿三轻声说道:“你可快快躲在床底下去。”说完,掀开房间的后窗,趁金甲使者不注意,混入了人群。

阿三趴在床底,不敢喘大气。不一会儿,听见铿锵的铁靴声走进了屋里,徘徊了一会,又出去了。过了不长时间,纷乱的声音才渐渐散去了。

过了许久,确定外面没人了,阿三才稳了心绪,从床底爬了出来。阿三想:“阿香让我去找一个老和尚,估计就是前天讲经的那位和尚。当时我就觉得和尚面熟,这会想起来了,那个和尚就是鬼王菩萨,一定是他把我带到这里来的。虽然我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但绝非人间,倒像是几百年前的某个王爷之家。看各位姑娘的穿着,穿绸戴缎,仙女一般长相,个个亲切可爱,也不似阴间地府,倒像是天上仙女下凡了。“

阿三不敢多呆,急急忙忙出了西院门往外跑。跑了有一炷香的功夫,果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和尚在慢慢走着。阿三不停的跑,一边喊叫,可那个和尚好像没听见似的,一直走在前面,无论他跑得有多快,总离他有一箭距离。

眼看着来到了一座山前,和尚走进了一个山洞。阿三追了进去,只见一个老和尚盘膝正在打坐念经。阿三也不确定这个老和尚是不是刚进来的那位,仔细看时,也不像在八大处看到的鬼王菩萨的模样。

阿三气喘吁吁的问道:“菩萨,这里是什么地方?”

和尚答道:“壁画里。”

阿三惊讶不已:“我怎么进来的?”

和尚答道:“幻由心生,贫道又如何能解呢?”

阿三又问道:“我如何能出去呢?”

和尚答道:“心若无幻,又何来画里画外呢?”

阿三羞愧不已,突然觉得亮光一闪,刺得张不开眼,使劲揉了揉,再睁眼时,只见阿四晃着手电筒,在旁边尖声大叫:“阿三,快看,那个拈花少女的头发怎么扎起来了?”

阿三看时,果然壁画里,那个长发女子此时头发盘起,一副少妇的模样。手里依旧捻着一朵桃花,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满含柔情的看着阿三。

阿四说我们是不是真的撞鬼了,石洞墙壁上本来没有画,用手抚摸了忽然就显出壁画,壁画的人物还能变化,太邪门了,我们赶紧走吧。

这时东方泛白,天渐渐亮了,一缕破晓的光线射入洞内,壁画神秘的消失了,我们愕然。我和阿三不敢多呆,踉踉跄跄的走出石洞,离开了这神秘莫测的宝珠洞。

下部:入画

年七月初七,乾隆二十四年,七夕节。

相传,在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南阳城牛驼镇牵牛花村有一个聪明憨厚的男孩,父母双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嫂过日子。嫂嫂马脸氏为人恶毒,经常虐待他。家里养了一头牛,嫂嫂就让他跟牛一起干活,还常常不让他吃饭。

这天,男孩像往常一样,赶着牛去田地里干活。这头牛已经很老了,地还没耕完,忽然累倒趴在地上口吐白沫了。男孩蹲在老牛的身旁哇哇大哭。他想如果牛死了,嫂嫂也一定不会让他好活。

这时,老牛忽然开口说话了:“牛郎,别难过,我只是病了,还死不了。你去帮我打一捆干草,然后用百花的露水浸泡一天一夜,喂我吃完了,我的病就能好了。”

牛郎翻山越岭采集来百花的甘露,又打来一捆干草,浸泡了一天一夜,喂了老牛吃饱。老牛的病果然好了,老牛说:“牛郎,我本是天上的水牛大仙,因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为牛,已经七七四十九年了,已经很老了。每过五十年,我必须吃用百花的露水浸泡的干草,才能告老返童,重新焕发青春。”

牛郎看老牛果然又精神起来,似乎还年轻了不少,高高兴兴牵回家。可嫂子却不干了,非要他们兄弟两分家,牛郎只带着这头老牛净身出户。从此,牛郎就和老牛相依为伴。

牛郎一天天走大,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了。这天,牛郎又来到牛驼山放牛。老牛对牛郎说:“牛郎,往这山头向东走一里路,有一个仙女湖。今天会有一群仙女下凡来戏水。你悄悄过去,拿走一位仙女的衣服。如果她们今天回不去,就只能留在人间了,这样她就能做你的媳妇了。”

牛郎跑到仙女湖,果然看见七个漂亮的仙女在湖里洗澡打闹。他发现最小的那个仙女最可爱,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悄悄的把小仙女的衣服藏了起来。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好留了下来。这时,牛郎把衣服拿了出来给了小仙女,小仙女于是就和牛郎好上了,嫁给了牛郎。这个小仙女就是织女。

婚后,小两口男耕女织,幸福美满。不料天帝知晓了此事,大发雷霆,命令王母娘娘把织女带回天庭。牛郎发现织女不见了,日夜思念,面容憔悴。老牛不忍他们夫妻别离,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乘着小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这天在鹊桥上会面一次,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喜鹊的帮助下相会一次。

“这个就是七夕节的来历了。”

蓉姐趴在窗台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幽幽的道。

小青知道,蓉姐又在想她的三郎了。在蓉姐的心里,三郎是完美的:他骁勇善战,百万敌军里单骑取敌军首领首级;他能歌善赋,古往今来诗词曲赋信手拈来;他体贴入微,白天与蓉共舞赏琴晚上花前月下磨鬓。蓉姐喜欢画画,可奇怪的是,画中从来没有出现三郎的模样。

蓉姐也觉得很纳闷,明明三郎就在脑海里清晰可见,可一落笔,就是画不出一笔三郎的模样。时间久了,小青就想,也许三郎只是蓉姐想象出来的一个人罢了。思念中的美好,往往是经不住现实触碰的。

蓉姐知道,每天入夜,三郎都会如期会约。三郎的轻言细语,三郎的纤细十指,三郎的温存体味,如此真切,如此现实。醒来的清晨,仿佛白的天,就是三郎的身影,漫步在三郎的身影中,如沐春风;黑的夜,就是三郎的肌肤,抚摸着三郎的肌肤,如痴如醉。

今天是七月初七,七夕节。据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能够见一次面。

东方露白,蓉姐早早就起来了,约好了今天一早和小青去八大处的香界寺参拜桂芳和尚。说起这位桂芳和尚,还有一段小故事呢:桂芳和尚是贫苦农民的出身,幼年帮人做长工放牛,一字不识,但为人忠厚老实,仁慈善良,很小就具有神通。一次师父叫他去送信,并要他带回一双钉鞋,他却在寺庙门口的桂花树边睡觉。几个时辰之后,有人向师父禀报,师父追查下来,发现他居然不仅已将钉鞋拿来,还称信已送到!为此,师父给他取名曰“桂芳”,为桂花芳香开窍之意。

桂芳和尚是当今圣上钦定的一代宗师,精研佛理、戒行超众,得道高僧,也许能够为蓉姐解惑。一早跟嬷嬷告了假,也不想惊动更多的人,小青和蓉姐二人乘了一台双人轿,悄悄进入了香界寺佛院。

寺庙得了消息,早早把地打扫干净,无关僧侣也打发出去。只见桂芳和尚盘膝坐在蒲团上,低着眉毛,双手合十,默念经书。

小青和蓉姐跪在礼垫上,向菩萨佛像磕了三个响头。起身点了香,随了香火钱,入了一旁的厢房,等着桂芳和尚解惑布道。

蓉姐说,自从入京这半年来,每天晚上都会梦到一个人。这个人有时候是个书生,风流倜傥;有时候是个将军,刚毅勇敢。依稀很面熟,又似乎从来没见过。他自称姓李,行三,我叫他三郎。我对他如此熟悉,可每次想把他画下来,却连一笔都下不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心里对他的容貌清楚得很,却怎么也落不了笔。我知道我也许不该再有这样的梦,这样的梦已经属于过去,和我的现在,以及未来,早该一刀二断。我也不应该想着把他画下来,他入不了画,也许就是命中注定的。大师,找您来,就是希望您能给我解惑。

俗话说,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是后宫呢?这样的梦,本来是不能跟外人讲起的,然后,小青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姐妹,桂芳和尚是得道高僧,他们是不会说出去的。这些奇异的事如果不说出来,迟早会被它们憋死的。

桂芳和尚从怀里拿出一块古铜镜,递给蓉姐,说:“你拿着这块镜子,照着自己。如果听到金属碰撞声,尖锐声,你一定要出来。”

这是一把带着铜绿的古镜,异常沉手,蓉姐得双手捧着。镜子中的女人略显憔悴的脸娇秀可弹,樱桃小嘴微微上扬,眼眉低垂,似乎有无数的故事想要诉说。披散的秀发似乎是随意的拢在左肩,懒懒的肩膀似乎想靠着点东西,而身后却什么都没有。

迷迷瞪瞪中,似乎听见远处飘来一阵诵经声,院子里的桃树开得正旺,小妹和小青站在桃树下垫着脚尖摘桃花。

每年父亲都会让我们几个姐妹摘些桃花来酿酒,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唯一的不同是,叔父前不久来找父亲,商量说要带我们姐妹几个上京城。我当然是不愿意去,但是,雄鹰的儿女怎么能够违背父亲的意愿呢?

酒已酿好,秋风入怀,就是父亲定好的上京日子。走的前天夜里,三郎来找我。我知道,三郎的部落已经被驱逐出了这片草原,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来跟我告别的。执手泪眼无语,草原骏马和雄鹰,驰骋追逐辽阔白云苍狗一如云烟。相拥入怀,刻骨铭心,化作点点云雨,不知今夕是何年。

寨起的日子,我义无反顾的跟随父亲一路南下。相忘江湖,却不想坠入夜梦。京城的小院依旧有桃树,我们依旧摘桃花,父亲还酿他的桃花酒。桃花还是那个桃花,酒也是那个酒,只是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了。

我捻着一朵桃花,靠在游廊的栏杆上。院里的桃树正盛开桃花,小妹和小青站在桃树下垫着脚尖摘桃花.......这样的画我已经画了几百幅,每一幅都是一样:我努力想靠在他的身上,他就在我的身后,用手托着我的腰,而我则依偎在他的肩旁,看着小妹和小青垫着脚尖摘着满树盛开的桃花......

可是,他的模样却一笔也落不下,我看起来好像是靠着栏杆,而栏杆又离我一臂之远,显得那么怪。

桂芳和尚在厅堂做法事,他是在为我们这些新晋女人驱邪祈福。金甲使者已经来通知了,八月初八是黄道吉日,是我们入宫的日子。

依稀间,在听经受道的人群中,我看见了我的三郎。我拉了拉他的袖子,他似乎不太认得了我,我朝他微笑,招手让他跟我来。

也许真的是我思念过深,他或许真的不是我的三郎,他的体温是冰凉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少了些刚毅俊俏。然后,他又是那样的像三郎,温柔体贴,羞涩如初。

也许是我们的姻缘未尽,才让我们重新相聚。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再长一点,长到我可以慢慢发现他的缺点,直到我可以做到忘记他。

姐妹们都知道了他的存在,金甲使者迟早会发现他的。当听到金属撕裂的声音,我知道到了我该回归现实的时候了。

再见吧,三郎。我们注定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小青见桂芳和尚一直闭目诵经,蓉姐盯着镜子,脸上忽而忧伤,忽而高兴,突然听见镜子破裂的声音,蓉姐一下回过魂来似的,攥紧小青的手,手上的镜子碎掉一地。

桂芳和尚说道:“世间美好的姻缘往往是痴男怨女幻想出来的。越是得不到了,越是觉得错过的姻缘是真美好的。我们把这些个美好,编撰了这许多神话童话,只是慰藉我们那颗不满足的心灵。观音菩萨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蓉姐和小青拜别了桂芳和尚,下了山去。不久后,蓉姐终究没能五蕴皆空,思念成疾,香消魂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