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你们不是修道的吗?怎么会发弘扬佛教的文章?

修行是无分别心的。佛祖,大智慧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膜拜!况且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也是以道教下的一支自居,翻译佛经也采用当时儒家道教的概念,而且佛教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编写了化胡经,自称是老子在西域的法脉。道教也承认,修佛也是修道的一种方法。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当时在中国传教的高僧也都是道教玄学大师。

这些大德高僧们修行的好呀,我们有什理由不传播!

中华道教从来不排斥任何外来宗教,有大海一样的胸怀,海纳百川,这就是母亲的胸怀。我们全真祖师王重阳就主张,三教圆融,以道教为主,融合百家。

所以国人学佛后,也不要排斥道教,要知道老祖宗在那里。

虚云老和尚“戒”

虚云长老一生遍走道场,重建六大名刹古寺,承前启后光大宗门,他在云居山茅棚示寂,临终嘱咐只有一个字——“戒”。

启示:

虚云大师的最后开示只有一个“戒”字。

欲望是致命的毒药,有太多人都是因为欲壑难平才做出规则之外的事情。

持戒,能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

弘一大师

“悲欣交集”

弘一大师为人心行细密,弘扬律宗,持戒之严,令人景仰。遵佛祖之芳规,作人天之师范。

大师临终绝笔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

启示:

寂静法师曾说:世间苦无常,唯有慈悲方可度。

慈悲心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好心,它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也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生机,并创造价值解决别人的困惑、需求和向往。

慈悲心是慧命,是一切成就的基础,是对他人、对万物、对众生的爱心。

慈悲升起的四个过程:

第一、看到他人苦;第二、发现众生苦,就是我的苦;第三、不想自己苦;第四、想去帮助他人,想救他人的苦。印光大师

“恳切至诚”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启示:

如印光大师所开示的,念佛尚需“恳切至诚”,才会“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何况是做人呢?

无论在家学佛还是出家修行,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静坐之时常思己过,闲谈之际莫论人非。

行坐住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从不间断,或小声念,或者默念,除了念佛之外,不起其他杂念;如果妄念一生起来,当下就要叫它消灭。

要经常生起惭愧心及忏悔心,纵然自己真有修持,但要觉得功夫很浅,从不自我夸耀;

只管自家修持进度,不管人家是非对错;只看人的好,不看人的坏。

圣严法师“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台湾圣严法师于年2月3日下午4时圆寂,享寿80岁。

出身江苏贫农之家的圣严法师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被喻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

法师临终说偈:

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启示:

重视生死才是真正地重视生命。

仁焕法师曾开示: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终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舍命全交,涅槃寂静。

人如果真正了解人生和理解生命,就是觉悟人生了。对人生没有了解,对生死没有理解,纵使把三藏十二部背得很流利,修行依然是盲目的状态。

人生没有定位,就是做人没有目标;死亡没有定位,自然是地狱的种子,所以要把死亡定位在极乐世界。

如此,生又何足喜,死又何足惧。随遇而安,泰然接受,这就是禅者人生!宣化上人“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年6月7日,一代高僧宣化上人于美国洛杉矶圆寂,世寿78岁,慧灯遽殒,人天同悲。

上人生时,既不要名,也不要利,临终遗言亦复如是:

“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启示: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宣化上人的临终开示,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一个人唯有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是挥霍不尽的财富。

要知道,凡是“为”了什么,苦就在我们想要“为”的事情上诞生。比如:为名,为利,为事业,为家庭……

自如才是自在解脱的状态!

生命最珍贵,我们不能成为事业、金钱的奴仆,消耗生命;而是要去使用事业,使用金钱,使用名利,要把它们变成利益大众的工具,从而精彩生命,觉醒生命。本焕长老“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

本焕长老一生弘法布教,建寺安僧,筹集资金数亿元,兴修寺庙十几座。

老和尚对信众最后的开示是:“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

启示: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大道至简,行之却难。难就难在众人的妄心如猿猴一般,一刻不得闲。曾国藩曾说自己“余性鲁钝”,而他最大的聪明和一切的成就,正是来自于他的笨,说白了就是,“心中老实,做事踏实”。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必然失败。

做人真诚、讲诚信,方能无愧无悔,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感恩,一切的相遇。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涉及的,原作者及众读者。

部分章节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即删!

传播善知识是一大善

转发这篇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哒

点击以下文字,直接阅读原文

音乐:

1郑圆明道长《道情2》MV2问道玉皇山3缘来是道4忏悔文5音乐疗愈《云太极》6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文章:

1《领导人带头传播中国人的传统礼节——拱手礼》

2《所有不善的念头,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3《坤乐集要—女丹修炼集萃出版了》

4《报应,是怎么来的?》

5《细说,玉皇山玉皇祖庭那些玄的事…》

6《丢掉千万财富出家,原来她的背景是…》

7《“傻”道长郑圆明——简单,亦是弘法》

8《中国人要记住的礼数(道教十六条规矩)》

9《玉皇祖庭·玉皇古宫,修建募捐倡祈书》

10《(二)壶里乾坤,山中日月(上)》

11《(二)壶里乾坤,山中日月(下)》

12《待你长发及腰,随我入道可好》

13《“滚背法”一招预防几十种病,在床上就可以练》

14《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她到哪里去?》

15《复修中的玉皇祖庭》

16《修道不能混日子,否则鬼神都看你不起》

17《一间“非诚勿扰”的庙》

18《别傻了,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19《中国道教郑圆明道长在东京荣膺“孔子和平文化奖”》

20《关于道教,官方权威发布》

21《16个有效的针灸方法和19个刺血关键点》

22《玉皇祖庭三清开光,天空神龙出现》

23大道至简,简单到大多数人无法接受。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

道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道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教扎根于中华沃土

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学道、修道开始

如果您是刚刚接触道教的,一定对道教有一些疑问:什么是道教?道教是谁创立的?道教是不是封建迷信?如何学道?等等。。。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轻叩道门。

不识道,不足以德行天下;

不用道,不足以圆满人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玉皇赐福,喜事连连!

感谢您的转发、分享、点赞。

感谢您的转发、分享、

麻烦点一下在看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