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什么不常住世间,而现灭度圆寂
▲ 点击上图进入 资料库总目录页面佛为什么不常住世间 而现灭度(圆寂)? 恭录自《无量寿经讲座》(第21集)黄念祖老居士▼ 敬请在WIFI网络下观看 ??p?边听边读更轻松 ??文字版“于此中下,而现灭度。”是紧接着的。“显示三乘”法有上、有中、有下,对于中根、下根的人才示现灭度,现灭度“般涅槃”是第八相,所以这两句话就把第八相,所谓“八相成道”的第八相就点出来了。 “而现灭度。”“灭度”是“涅槃”两个字的旧译。原来这一来咱们就翻译了,翻成“灭度”,等到唐朝后来再译,译为“圆寂”。所以大家常常说某某和尚“圆寂”了,现在就成了死的一种好听的说法。其实这个名词非常高,“圆寂”者就是“涅槃”。所以现在底下把这两个名词,“灭度”和“圆寂”,底下做一个解释。“灭度者。”“灭”字就是“灭生死之因果”,“度”是“渡生死之瀑流”。所以“灭度”两个字,生死的因果他都没有,也没有因、也没有果他就出来了,这样的话就渡过生死的急流。生死中流,此岸是生死,瀑流是烦恼,那边是涅槃,渡过烦恼的瀑流而登上彼岸,这是灭度的含义。底下《涅槃经》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渡”这个中流,就是烦恼,你灭了这些烦恼就叫做“涅槃”。离开一切有,三界之有都离开,一切有都离开,就是“涅槃”。所以“圆寂”怎么讲?《贤首心经略疏》上说,“涅槃,此云圆寂”,这是新译,古译就是灭度。“德无不备称圆。”德没有一样不具备的才叫做“圆”。所以“圆寂”两个字我们说很高就在这,没有一样德他不具备的。“障无不尽。”一切障碍没有一样不都除尽了的叫“做寂”个解释。这是一个解释。《甄解》是日本人的着作,说“义充法界,德备恒沙为圆”,这个“义”充满了法界,“德”有恒沙的“德”都具备叫做“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不要念“相(xiāng)累”,“相(xiāng)累”这个音译,读的意思就错了,妙绝相(xiàng)累。这个本体穷尽真性,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障碍,就叫“体穷真性”。妙绝相(xiàng)累,很妙,绝了一切相的连累、累赘,一切相不能成为我的累赘,它不能给我添麻烦,不为一切相所累叫做“寂”。“于此中下,而现灭度。”为什么对于中、下而现灭度?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里头就说,“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佛要是久住于世,薄德的人就不去种善根,他说还来得及,不忙不忙;贫穷下贱他更是贪着五欲,奔吃奔穿,有一点钱就是买彩电、买电冰箱,就是忙这些事。他就“入于忆想妄见网中”,他整个都是在那想这些事,在妄想这个网之中不得出来,就好像鱼进了网里头一样出不来。这种人要看见如来常住不灭,他就更可以憍恣,原来的这些坏习惯他就任性的去做了,对于佛法就厌怠。忙什么?我有的是时间,佛还老在,不忙不忙,就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他不能想是难遭难遇,“恭敬之心”。你看看我们短短的时期,明真老法师、郭老师就都不在了,所以实际是“难遭”。如果都是老住世的话,大家就不起难遭、难遇之想,你现在再找这样两个人就找不着。这是不起难遭、难遇之想、恭敬之心,就出这个毛病。“是故如来。”所以佛虽不是实际真正的灭度,“而言灭度”。所以叫做“于此中下,而现灭度”,“现灭度”是示现灭度,对于上根他没有示现灭度,对于中、下,他这是一种方便,让你知道佛不在了,你知道难遇难遭,你得抓紧时间。而且人命只在呼吸间。真是在呼吸间,不知道今天出门,回头回家不回家这是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生起这种无常之心、难遭之想。佛做这个示现是为度中、下的根机的。“若是上根,则见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离生灭。”“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这六祖的话,没了那还有什么叫涅槃?!再有,智者大师读《法华》,他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佛在灵山说法,那一个大的法会还在那照常进行,俨然就是整个清清楚楚的在那,没有散会,所以何有灭度?!曾经你们第一班的一个人问我,他说能不能找出一部最准确的佛教史,讲释迦牟尼佛住世这个因缘?我说不行。怎么叫“准确”?当时的人各个看释迦牟尼佛是不一样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看见释迦牟尼佛就是无量庄严、无量相好,“报身境界”,那是菩萨的境界;这些阿罗汉、声闻看见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身佛”的境界;有很多看见佛丈六之身,金色光明,显异不同,这就是“等流身”;还有人就只能看见就是一个普通的和尚,黄面比丘;还有人看见就是一块黑炭;有的看见是一条象的腿,哪还有一定呢?!所以我们太有一种常情,太限于常识。所以他不同的根器,不同的所见。这个法会到底是多长,智者大师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你要写这些传记你怎么写?智者大师写那会没散会。所以我们不可以流入现在像日本、西欧的那些学者的办法,又是考据,根据这些常识、世间有的这些书的记载做为证据来考证,因此对于龙树入龙宫也不能信,等等都不能信,这个就太执着了。|附| 《无量寿经讲座》(第21集)黄念祖老居士▼ 敬请在WIFI网络下观看 →忆如来微店|值得收藏!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6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心动著境即是魔,随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