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文学风靡互联网的今天,以杀证道在仙侠、武侠、洪荒流等等小说中成为主角升级的必要途径。虽然在不同的小说中对以杀证道的解释不同,但在通过杀戮的方式验证自己对道的理解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要说历史上以杀证道这种事情有没有,并无法证实的。可在中国小说发展的几百年时间内,第一个在小说情节中完成以杀证道这个事情的非鲁智深莫属了。本章节我们就来看看鲁智深是如何完成以杀证道的。鲁智深鲁智深是西北边军出身,在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手下做提辖官。这是一个中下层军官的职位,在西北边军中非常普遍。鲁智深为人粗豪,武艺高强,喜欢打抱不平。从这些角度看,鲁智深对杀人这种事情是没有太大的忌讳的。不论是在军中作战,还是在打抱不平中,打杀一个人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在杀人的不同后果上需要他去承担而已。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他不会过深的去考虑杀人的问题,更必不会走上以杀证道的道路。鲁智深是在三拳打死镇关西以后被迫跑路,然后在赵员外的介绍下上了五台山的。鲁智深上五台山的目的是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以及逃脱杀人的罪责。这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在古代社会中,有了罪责的人可以通过落发为僧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反叛某逆等大罪除外。)在五台山上他拜被称为真活佛的智真长老为师,从而开始了佛门修行之路。智真长老不但是鲁智深的师傅和修行的导师,也是小说中三大剧透党之一,非常著名的智者。他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及早就看出了鲁智深无上的慧根,从而引导鲁智深走上了以杀证道的道路。智真长老在鲁智深之前,其它的小说中并没有以杀证道这样的概念和情节。而在《水浒传》中第一次有了完整的以杀证道的情节,并且由鲁智深这个角色来完成。在智真长老的引导下,鲁智深正式剃度后对杀人概念的理解进行了第一次的升华。在剃度之前,鲁智深心中的杀人概念来自于军队和江湖,出发点是军事目的和江湖义气。而这种杀人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时候杀人的原因甚至与鲁智深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鲁智深在状元桥的肉铺门口三拳打死镇关西,其实事情发生的起因就跟他没有太大关系,完全是一时冲动失手所为。然而上了五台山之后鲁智深的打人和杀人的起因和目的却完全不同了。上五台山做和尚并不是鲁智深的愿望,以他的性格也过不了当和尚那种清苦的生活。刚上山的两台鲁智深看在赵员外和智真长老的面子还遵守戒律循规蹈矩,把自己对寺庙生活的不满苦闷的憋在心中。等过了一段时间后,鲁智深找到了下山的机会,他在五台山下的小镇上通过喝酒来发泄自己的苦闷。喝醉了酒之后鲁智深放松了精神上对自己的管制,开始放浪形骸,甚至打破了五台山寺庙的山门和门口的金刚雕像。他这种由着性子毫无缘由的大砍打杀的状态又和黑旋风李逵非常的相似。李逵要说梁山好汉中杀人最多的,那肯定非黑旋风李逵莫属了。李逵这个人杀人没有什么缘由,由着自己性子乱来,一言不合就杀人。而且这人把杀人当成一种爱好,杀戮成瘾,毫无对生命的敬畏。可以说在五台山上的清苦生活将鲁智深嗜杀的一面激发出来了,再加上喝醉酒后的狂性大发,他此时对杀人毫无顾忌,与李逵嗜好杀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好在五台山上并没有太多的人,他手中又没有趁手的兵器,鲁智深狂性大发也没造成过于严重的后果。鲁智深连续发狂两次后,特别是第二次还和来进香的香客大打出手,这让智真长老无法继续把鲁智深留在五台山上,但他又不打算把鲁智深开革出佛门。于是在于鲁智深进行了一番恳谈之后,智真长老把他介绍到了大相国寺的智清禅师处修行。再次下山修行,这是鲁智深在进入佛门后再次重新进入红尘世界。此时他对世界的看法与剃度之前完全不同了。剃度之前的鲁智深是一个军人和江湖好汉,而剃度之后成了一个佛门弟子和江湖好汉。这里面身份的转换,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规范上有了不同的要求。可以说智真长老帮助鲁智深跨过了以杀证道最艰难的一关,这就是沉迷于杀戮,嗜杀成性。如果没有智真长老,鲁智深很可能成为第二个李逵,而且是增强版的李逵。武松重新进入江湖的鲁智深开始了在红尘世界中的修炼,不论是桃花山下的行侠仗义,瓦罐寺的惩奸除恶,还是大相国寺与林冲的结交,都是他修炼的一部分。鲁智深此时打杀状态看起来比在军中和寺庙的时候理智很多,出手也有了一些顾忌。比如在桃花山下放过了周通,在大相国寺只是以恐吓的行为来对付东京的而泼皮流氓,而不是毫无顾忌的大砍打杀。就连在野猪林救援林冲和护送林冲去沧州的路上都显得理智许多,和李逵的屠夫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这个阶段的鲁智深心更软了,更知道“杀”这种事情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该被控制。很多年轻人觉得一言不合就砍人,大杀四方才是最痛快的。其实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一个成熟的过来人是知道怎么控制自己性情的。杀戮就是一把心中的双刃剑,既可以保护自己,更可能杀害伤害自己。唯有将杀戮控制在自己心中,而不是被杀戮所控制,这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道路。而以杀证道走的自然是通过控制心中的杀戮,来控制自己的内心,最终达到明心见性的真我境界。这就是智真长老引导着鲁智深走上这条修行道路的原因。林冲自从鲁智深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杀戮性格后,很多读者发现鲁智深杀人的情节少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大开杀戒。比如在二龙山只杀了邓龙一人,被孙二娘夫妇坑了也没有大开杀戒,这就说明了他修行又进了一步。在三山打青州和梁山大聚义的过程中大家很少看到鲁智深杀人的场景,即便有出手都是活捉或者是驱赶,此时的鲁智深已经入道了。鲁智深不仅自己控制杀戮,还引导着武松控制自己的杀戮。武松的性情在初期很像五台山时期的鲁智深。在清醒的状态下受律法的管制,做事杀人都符合律法的规定,然而喝醉酒或者大怒后就容易狂性大发,变成了另一个版本的李逵。然而自从武松上了二龙山和鲁智深混在一起后两人同出同入,一起修行,对自己的杀戮性格的控制也越来越好。在《水浒传》的后五十回中,鲁智深和武松出手表现的机会不多,杀的人也屈指可数,也没有出现任何大开杀戒的情景,这也是他们修炼的结果。而鲁智深由于有着智真长老的引导,佛缘比较重,不仅在缘缠井事件中受到不明老僧的引导再次度过一关,而且在活捉方腊的事请上更让自己趋于大成。直到梁山征方腊返回路过六和塔的时候,鲁智深在钱塘潮的声音中让自己长期的修行产生的顿悟,从而进入了另一个层次。宋江鲁智深在钱塘潮中圆寂即是一位天罡魔星在人间修炼的结束,也是他魔性除尽得道飞升的开始。在临走之前,鲁智深给宋江留下了自己的法语,里面包含了许多以杀证道修行的真谛。然而宋江沉迷于兄弟义气之中,对鲁智深对他的点化毫无所觉。反倒是武松从中领悟到什么,在六和塔出家隐居下来,最后成为一代高僧,活到了八十岁。小说中鲁智深以杀证道的全过程给人很多佛门经义的点化和领悟,而现代网络小说中的以杀正道更像一个虚无的躯壳,完全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都是以杀证道,网络小说中作者的情节设计犹如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在做着一场白日梦,如是而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