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人人都有明镜般的良心

用良心格一格罗素的性爱观

梦参老和尚谈“善用其心”

人人都有明镜般的良心

今天的主课,带孩子们阅读了罗素作品集《婚姻与道德》第十九章,仍然用我们的老办法——“格物”的方法,将罗素先生的这篇文章格一格。不是用头脑去判断,正确还是错误(这位哲学家的头脑清晰得很,逻辑缜密,不会留下什么破绽),而是用心去感受,有没有感觉不对劲儿的地方。

我们这么做的前提,是肯定人人都有一个如明镜般的良心——请注意,罗素的文章中也提到“良心”二字,那是翻译的缘故,他谈到的“良心”与我们说的不同,指的是从小形成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罗素原话:“所谓良心,即幼时不加思索并且多少有几分无意识地接受的教训”)。而我们启用的这个“良心”,是天赋的,与生俱来,因为有它,我们可以洞察一切人、事、物。

在不同的经典里,这个“良心”有不同的称谓,譬如,天心,明德,天德,天良,本性,自性,觉性,佛性,真如,等等。“善用其心”的意思,借用《太乙金华宗旨》的词儿,就是善用天心,让识神听从元神的指引,让天心做主人翁。

孩子们的讨论很热烈,很充分,分享时有许多精彩的呈现。下面分享一下孩子们的发现。

用良心格一格罗素的性爱观

罗素:婚姻是习俗所宽容的为性而设的一条出路,它的本身就受着道德条规严厉的痛苦。

婚姻的目的真的只是这样么?婚姻只是为了维护合法的性,而没有其他意义?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两个人的结合,叫做“天作之合”。《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请注意,这里有“天”在,若我们肯定“天”的存在,我们就能领会天的心意;若我们确信“天监在兹”,我们就不会将男女之爱,简单等同于动物的性本能。

罗素:畏惧爱情,就是畏惧人生,而那些畏惧人生的人,本身已经死去一大半了。

罗素是渴望爱情并鼓吹爱情的,并且蔑视那些没有勇气追求爱情的人。他是有行动力的,而且鼓励他赏识的女性也行动起来。我们结合罗素的真实经历,就不难感受到,这句话具有极大的煽动力。

罗素:人生的欢乐,又全赖性方面的出乎自然。性受抑制的地方,人生中剩下的只是工作;而为工作而工作的宣传,永远产生不出任何值得去做的工作。

在罗素这里,性是所有创作的源泉;没有性生活,就意味着创作的源泉枯竭了,这样的人的工作是缺乏品质的。

曾经有两个年轻的喇嘛,在美国演讲。有位女听众,站起来问了一个问题。这位女性以很同情的态度问他们:作为出家人,你们一辈子享受不到性生活带来的快乐,不觉得遗憾吗?年轻的喇嘛也以同情的语气回答她:我们体验到的快乐,比性带来的快乐不知要高多少倍,可惜许多人永远体会不到。

昨天我们谈到的《兑卦》,认为最大的快乐不是吃香的、喝辣的,不是驾驶跑车拉风,也不是性高潮,而是“君子以朋友讲习”。在回归天人之路上,乐此不疲,止于至乐。让至善、至真、至美现前,就是至乐,故“朝闻道,夕死可矣”。

罗素:艺术家所需要的自由,是自由去爱的自由,并不是去和不相识的妇女解决肉体需要的那种粗暴的自由;而自由去爱,尤其是习俗上的道德家所不承认的。

乍一看,罗素是非常开明的,他肯定自由的爱,而且非常尊重女性;他不会强迫异性与他做爱,因为他希望对方是出于自愿。因此,无论罗素和多少女性发生性关系,他不会触犯法律。可见,这是一个非常高明而老练的“诱奸犯”。

他可以自由去爱,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不爱,因此,他的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完全符合他的新道德。他有充分的理由,去做他爱做的事情,在情场如鱼得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罗素:性道德,就现在文明国家所存在的而论,是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源泉而来的:一方面是希望确定父亲的资格,另一方面是禁欲主义者的信仰。

这句话隐含着进步主义的历史观。对于性的认识,难道真的只是从这两个所谓的出发点来看么?前提如果有问题,后面推导的一系列结论也将谬以千里。

罗素:关于用避孕方法连带发生的越轨行为,将来也可以博得人们对它同样的宽容。

遗憾的是,罗素的预言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国内外的中学课堂里的性教育课,是发避孕套。其言下之意是:你们长大了,可以自由地做爱,但不要怀上孩子,给自己、给大家造成麻烦。

罗素:第二个因素,就是国家逐渐干预儿童的抚养和教育。经济力量的作用或许可以将贫穷父亲照管儿女的职权废除,甚至于可以将贫穷母亲的职权的一大部分也取消。假如事情果真如此,则传统道德的一切传统理由都将消除;人们将不得不寻找一些新的理由去成立一个新的道德。

今天的北欧国家,离婚率高居不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因素符合罗素的观点。社会福利好,政府鼓励生育,故全职妈妈们在家抚养几个孩子,也不必担心生计的问题,于是可以将那个已经不中意的男人一脚踢开。这种局面,我们觉得OK么?

罗素:习俗的道德因为监禁了性爱,于是连带地把所有其他各种善良的情感也监禁了。

同样的,这句话暗含了罗素的哲学:性爱是人类一切创造的源泉,是真、善、美的动因。

罗素:性道德要从几种普遍的原则中产生出来。第一件必须做到的事是,男女间应该有充分的、深遂的、真正的爱情,这种爱情包涵着双方整个的人格,从而产生一种融洽的情景,使得双方的人生都更丰富,更充实。

孩子们很敏锐,指出:这里对爱情的表达似乎很美好,但只限于二人关系,而忽略了其他的关系。我即兴举例说,一男一女,在高铁上偶遇,聊得很投机,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两人融洽的感觉完全符合罗素的描述,但是那位女士忘记了,她的先生和孩子已经做好了晚餐,等着她回家。

罗素:良好婚姻的要点在于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加之以身体、心智、精神各方面深切的亲密,使男女间真正的爱情成为人类一切经验中最丰富的。

爱情固然美好,常令人魂牵梦萦。但爱情的伟大就超越了一切么?

对罗素性爱观的分析,就到此为止。下周我们再选一个对象,来格一格。这个人也是个“万人迷”,他的名字叫做胡兰成。

梦参老和尚谈“善用其心”

梦老去年圆寂,作为他的皈依弟子,我没去五台山为他老人家送行,甚至没有做任何的悼念活动。但目睹老和尚的照片和法语,十分感动。故将这篇开示文转载于此。感恩老和尚!感恩一切因缘!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事,每一件事情,你怎么发愿?“善用其心”,听起来好懂,做起来非常难!我们所谓的厉害关头,生死休咎,在利害得失之间,这就看你的道业,看你的善根力。这当然有过去的,但主要是现在,你能“善用其心”吗?

善用其心,能够使誓愿坚固不动摇

《净行品》的每一个偈颂都加上“愿”字,愿是什么?誓愿,坚固你的心,把你“善用其心”这个善,坚固不动摇。

烦恼业,一个烦恼一个业,一个现行的,一个过去的。那时候心里就不直了,弯弯曲曲的,这就是曲业。面对身口意三业的过,现在“善用其心”,把它翻过来。

翻过去怎么翻?业变成德,把三业的业变成德。愿什么呢?愿一切都成善法,成就善业,所以叫“善用其心”。念念使你的心成就善业,成就佛果。这样才是佛门的法器,也就是盛法的器皿。

所谓的“大是大非,不拘小节”,不是我今天这个戒犯了、那个戒犯了,这是小事。一个成佛,一个堕三途,在我们,谁都选择要成佛,但是做起来可就是堕三途了。这得有智慧,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另一种善用其心——不昧因果

另一种,你怎么“善用其心”?对未来的因果,在因果律当中,无穷无尽的因果当中,不昧宿因。自己过去的善因一定要保持,恶因一定要消失。

在身口意三业之间,能够“善用其心”,这不是语言,也不是文字。用你的思维,用你的智慧观察。不要为现世身心一时的幸福,这会给你带来无量劫的、千百万亿年的灾害。要分别清楚,这样才能“善用其心”。又能够觉察宁舍现世的一段的生命,得到无量劫的法乐、发喜。

“善用其心”,莫忘三宝。你的心,这是常的,你这个身是分段的,很快就消失了。

我们要做的都是三宝的事,成就道业,了脱生死,解脱自在,向这个目标精进,这是我们的愿。发这个愿,愿它成就“善用其心”,成就我们的道业。

善用其心的好处——障碍消除

“善用其心”,第一个好处是什么呢?障碍消除。要得到胜妙的功德,障碍消除才能得到。这个时候使你缘念,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法僧三宝,那时候你的心就无挂碍了。

现在我们普遍的现象是学佛法的时候,学不通,学不懂,学不懂进入不了。修行呢?又修行不起来,障碍很多。一种是外界的,一种是心里的,不过主要是心里的。三世诸佛所有走的道路,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诸佛之道,你不能进入。过去没有进入,没能成道,现在你又赶上末法,佛不住世。未来的诸佛成道你能遇到、遇不到?有没有这个因缘?

一切诸佛行菩萨道成佛的时候,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是以众生为根本。那你怎么“善用其心”呢?随众生住,随众生行、随众生的种种类类。众生的种种类类,你变蚂蚁也是一类。有没有菩萨在蚂蚁道里行菩萨道的?一定是有的,使蚂蚁能变成人。

所以“善用其心”就是要随众生住,住在众生当中,恒不舍离众生。不舍离的意思就是不离开众生,一天跟众生在一起。在这个时候,想让众生得到好处。这个好处是指出世间的,不是指世间的升官发财,让生活好一点,并不是这个意思。

得到的利益都是出世的利益。你怎么让他得到出世的利益?这不是简单的,这要“善用其心”。在佛的教法当中,有的是表理的,有的是表事的。表事的叫你在做事的当中,你怎么样观想,把理贯穿到事当中去。

感恩老和尚!感恩一切因缘!

附:梦参老和尚作品《发心》《修行》购买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