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子女没有钱用,拼命地为子女打天下,结果
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 有子不如父,留钱做什么? 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成正觉,而我们仍然轮回六道,昏迷颠倒,整天爱呀、爱呀爱的,情情爱爱,丈夫也放不下,妻子也放不下,子女也放不下,终日在六尘里转。 学佛他没有看得那么重要,家庭却看得那么重要,总是说:“我要负我的责任。”到你死了,谁来负你的责任?简直不懂得算数。知道应该修行,便去修行,为什么要管这么多闲事? 经文上说:“而佛世尊却具无量神通智慧。”有神通就是有智慧,智慧驾驭神通,神通和智慧是二而不二。你若没有智慧,也不会有神通,此乃是由功德庄严的。 “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你想一想,一生中跟这个有关系,跟那个也有关系,所以被业力缠缚。昔日妄造业缘,今时则被业力所牵,你想脱离三界,业力却不肯放过你──善恶夹杂业、净染夹杂业、人我夹杂业、是非夹杂业,统统来了。人被烦恼所障,生死所缚,所以终日迷迷糊糊。 你想要修行吗?“未到时候哩!” 你想修行吗?“多等一会吧!” 总是拖延:“等多几年,小孩子长大了才算。” “多等几年,孩子结了婚才算。” “等我见到孙子再说吧!” “等孙子结了婚才算。” “我还未看到曾孙哩!” 这样哪里有完的一天?你们不要被世上虚假的快乐迷住了,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 很多人又怕子女没有钱用,于是拼命地为子女打天下,结果: 财也大,产也大,后世子孙胆也大; 天下事儿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世子孙胆也小; 些些事儿自完了,子孙产小祸也少。 给子孙留钱愈多,愈容易惹出大祸;给子孙留钱不多,反而没有这么多麻烦。所以又说:“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有子不如父,留钱做什么?”有子女比你更有本事,你留钱给他做什么?子女若不如父,留钱给他,让他去吃喝嫖赌,放逸无度,反而累了他。 “心性是一,迷悟天渊”,我们的心性和佛本是一体,迷与悟却有天渊之别。“静然思之,岂不可耻?” 我们只懂得挂儿挂女,不会挂佛挂菩萨。没有人心里惦念佛菩萨多辛苦,只懂得为自己子女劳碌奔波,供他们读大学,考博士学位,将来出人头地,做个大老板;那时候我有私家车出入,吃得好,住得好,尽情享受。 恭录自《宣化上人開示錄(六)》 你有德行那是根本 纵有多少钱,只是末梢 说到这个钱,“若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你拿这些钱去吃喝嫖赌,即是用钱造罪业。人若拿着钱去造罪业,一定是个败家子,绝不是好东西!若是孝子贤孙,绝对不会把金钱浪费,挥霍无度,一点也不守做人的旨趣。所以说“不会用者孽难逃”──有多少钱就造多少罪;没有这么多钱,就不会造这么多罪孽。所以钱多了也好,也不好。 古人说:“财也大,产也大,后世子孙胆也大,不丧身家不肯罢。”为什么不丧身家不肯罢?因为胆子大了。“财也小,胆也小,后世子孙祸也小,些些事儿自完了。” 又有那么一句话说:“养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你有个儿子比你好,给他留钱干什么?他比你好,自有办法去维持生活。他有他的前途,你做父母的为什么看他没出息,看他不如你呢?反过来说,养的儿子不如父母,你留给他金山、银山、钻石山,结果都被他挖空了;他守不住,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西方人很聪明,他有钱就自己花掉,然后要儿女另想办法,也免得令儿女生依赖心。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你有德行那是根本,纵有多少钱,只是末梢。 所以古人又说:“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我教儿子好好读书。《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说了一首读书的诗:“读的书多胜大丘,不需耕种自然收;日间岂愁人来借,晚间不怕贼来偷。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天旱蝗虫无伤损,快活英雄到白头。” 古来人,读书不为赚钱,只为个“明理”──明白做人的道理;现在读书人为求“名利”,得到一个博士学位,然后能多赚些钱。由此可知这“财”字多厉害! 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尊者原作者。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近期推文: 生活无须做任何改变,我们该做的,是不去伤害别人! 这个是获得究竟成就的最大障碍,应以随喜对治! 要成就福慧善根,第一要断恶业,第二要修福德 人有没有命运?又是由谁来决定这一切? 上师教言:为什么有的人会突然死去? 法王如意宝圆寂前,留下的四点要求! 金刚萨埵观修视频 具般若智慧的人,没有不受谤的 佛教不是消极的,而是非常积极向上的! 谁入地狱:忏悔八热八寒地狱之因 一颗干净的心 “强制往生法”是把意识转变成智慧的殊胜修法 不可不慎:这种人将来的果报都是非常穷苦的! 修行没有感应,为什么菩萨不加持我? 亲身经历:老母亲念佛十几年,嗔恨冤屈心起,临终前受尽了折磨…… 他,多年吃素,多年诵《楞严咒》多万遍!天下还有第二人吗? 世界太灰暗?还是眼镜太灰色? 以上这些事实可以证知,他是乘愿再来的菩萨啊! 稻盛和夫:我为什么皈依佛门 忏悔违誓罪障三途尽摧宝鬘(持此一遍之功德,等诵一遍大藏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6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僧大德智慧过人的思摩法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