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书与画
转自:中天诗书画ID:zhongtianssh 担当(一),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国变后,礼无住老人出家,遍参吴越诸名宿。出世弘法,住鸡足山石钟寺。曾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故画作飘逸有奇气。著有诗集《翛园集》《橛庵草》《罔措斋联语》《杂偈》《拈花颂》等。 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空处想鸿蒙年,五十五岁的担当出家为僧,自然和明朝灭亡有关,担当以八十一岁高龄在云南大理感通寺圆寂。羽化之日,嘱外甥把茅和尚云:“吾死之后,吾之墓表得题‘明遗僧普荷之墓’足矣。”担当是明王朝的遗老,一生对清王朝都怀强烈的仇恨,他拒绝与清王朝合作,削发为僧,事奉佛祖,不愿为清王朝的效力,一生都怀着强烈的故国情,亡国恨。 担当为僧并非迫不得已,他早在三十八岁就在会稽山受戒,其内心早已向佛了,但母亲尚在,为了尽孝,没有断发。在经历了明朝灭亡的巨变和母亲去世后,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僧人。“一自为僧天放我”,担当是主动为僧,甚至把出家视为解脱。“禅”是他的思想的主流,他的艺术可以说和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大师就是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的艺术家,而其中最重要的大师,就是某种画风或画派的创始人。在众多山水画的流派中,担当开创了简笔山水,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最具有创新意味,最具个性,我认为担当是简笔山水的创始人。 担当是董其昌的学生,董其昌的书法,绘画、理论对担当有着巨大影响。他的简笔山水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南宗的泼墨画派。同时,我们注意到南宗的泼墨画派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泼墨画派画家多为僧人,纵虽不是僧人,但也和佛教有着深刻的渊源。王维曾过着隐士生活,深依于禅宗,“谈玄终日以为乐”,他的绘画作品渗透着浓厚的“禅意”。南宋的梁楷虽然是画院待诏,但与妙峰等僧人来往甚密,是一个参禅的宫廷画家。还有宋朝僧人法常、玉僧的山水画也有泼墨的意味。正是这种难解的渊源,中国画坛上就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画派“禅画”。担当、八大山人是高僧,也正是这种禅画代表人物。 中国绘画的发展是从重彩到淡彩再到水墨,从院体画最复杂最稹密的画法逐渐走向简约化的画法,从构图到内容也是复杂的全景式逐渐走向简约的小景式,画家也从宫廷画师到士大夫再到文人最后到僧人了,总之是从繁到简。中国绘画的发展也就形成一个明显的轨迹:从院体画到文人画再到禅画,担当的简笔山水正是这个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担当的简笔山水个性十分突出,首先是表现在墨色上,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用水墨来表现,极少用色,但又绝非是泼墨或晕染,是笔法和墨法的有机结合,每一笔都体现出笔法的变化和墨色的变幻,达到了国画技法的最高境界。 中国画的生命是笔墨,所以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纯粹水墨画。造型艺术的语言只有黑白两种色彩,黑就是变幻无穷的墨,而白就是未着墨的空白(白纸)。正如担当诗所说:“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白处想空蒙。” 绘画语言的单纯必然造成绘画的难度,一方面要用变幻的墨色表现绘画的事物,另一方面要精心策划留白,来表现天空、流云、湖海、瀑布、泉水……可以说中国画的白是在周围墨色的衬托下表现出许多事物,真如佛语所说“空即色也”,未画一笔的空白处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表现了许多事物(色相)。只有纯粹的水墨才能体现出“禅意”,缤纷的色彩体现的是红尘的丰富和热闹,而单纯的水墨最能体现心灵的一种宁静和简约。 大写意还有一个名称是“简笔画”(亦称减笔画),意思是说用最少的笔墨高度概括所表现的事物。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皴法,在担当的简笔山水中已经简化到没有皴法的程度。中国山水走过了由勾勒发展到皴法,皴法到院体画时发展到最复杂最缜密的高度,到元四家又逐渐走向简约,担当的简笔山水发展到没有皴法程度。这也是山水画发展中最为大胆的创新和突破。 简笔画,最大特点是简约,简是指惜墨如金,用最少的笔墨来表现事物;简约是用最概括笔墨来表现形象,体现在画面上只有寥寥数笔,似是而非的形象。在担当的作品中,这种象征的符号已经变得更加抽象,中国画中用许多象征符号来象征具体事物的特点,正符合了佛经中的“空即色也,色即空也。”现实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不过是一种虚幻的色相而已,所以中国画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点禅意,而历代的僧人画家把中国画中的这点禅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禅画”。 在担当的绘画世界里,充满了抽象变形的意味。担当曾说:“若向丹青窥色相,老僧不在笔尖头。”表现具体的色相(形象)并不他们追求的丹青(绘画)的目的。 担当的画已经进入抽象变形的境界。担当山水画中的人物,面孔只有两个小点(表示眼睛)和一个八字胡,后人戏称之为“钉耙胡了碗豆眼。”四肢仿佛是拐棍,完全是漫画造型,已经具有抽象变形的意味。 如果单从艺术技巧方面分析担当的艺术成就是不全面的,因为他不仅是画家,更重要的还是高僧,佛学修行和他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的绘画有一个独特的名称——“禅画”。中原僧人所作的画称为“禅画”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凡和尚画的画者就是“禅画”也不尽然。有的画家也是僧人,但他们的画基本上属于文人画,还没有进入“禅画”的领域。 “禅”是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逐渐融合而成的一种观念,和老庄的“清静无为”的思想、魏晋的“谈玄”都有密切关系,确切地说是中国文人的佛学。只要和净土宗对照,就能清楚地区别雅俗。 担当在他的书画中经常提到“禅画”,曾说:“画中无禅,唯画通禅;将谓将谓,不然不然。”在题画诗中曾说:“天趣若随吾笔转,画禅无墨教谁参!” 我们固然很难对“禅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担当偈语中的“唯画通禅”,可以理解为通过绘画来表达佛学禅意,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即能寂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就是排除一切杂念,思想进入一种极度宁静境界,甚至认为物质世界也不过是虚幻的色相,“空即色也,色即空也。” 担当的绘画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禅意,这种意境说通俗点就是极致的宁静,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一种心无忧愁的宁静,而体现这种宁静就在白纸上画上寥寥的几点墨痕,只是客观事物淡淡的影子,似是而非,简到不能再简的笔墨。减到不能再少的内容,这就是“禅画”。这就是担当所达到的艺术最高境界。 因为担当经过改朝换代的大劫,历代在评论担当的绘画时,就把家仇国恨相联系,对担当的评论基本上也是一样着眼于仇恨清王朝。历代的评论家忘记了他遁入空门的事实,他出家原因是由于国破家亡,他的内心是必然怀着家仇国恨的,但在长期的念经修行过程中,这种痛苦和仇恨逐渐被佛学所淡化,心境逐渐宁静,逐渐参悟涅槃,他的绘画也逐渐体现出一种禅意,不是是仇恨,而是宁静。担当的笔墨体现一种高僧的宁静。所以在理解担当艺术时,必须从老生常谈的艺术评论模式中解脱出来,以一种宗教意味的“禅画”来理解和认识他们。 担当在题画文中说:“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若无一笔是画,亦非画。”如果齐白石对画理解还仅限于“似与不似之间”,担当对画理解已经进入“是画非画之间”境界。要进入“禅画“,必须采用特殊的艺术语言。 是否所有的简笔画都是禅画呢?当然不是,禅画的意味必须具有“冷逸”。担当题画的标题有:“趣冷人闲”、“千峰寒色”、“古雪古僧”等,在他的中“冷”和“寒”也频频出现,这都和“禅画”有关。既然禅意追求的是一种宁静,由静到冷,由冷到寒,或者说禅意的内在是极度宁静,而外在表现就是一种冷逸,读担当和八大的画和诗,都能体会到这种冷逸。 担当绘画题材多为深山古刹、空山寒峰、荒郊野渡、疏林寒色一类,会感到冷峻荒寒、冷逸之气油然而生。冷逸是绘画的主调。 所以担当在“禅画”中所体现出冷逸是高僧才能参悟到的佛家境界,绝对不是世俗人们所能真正领悟到的。 担当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构图法,就是造险的构图法,这种构图一反四平八稳的构图法,而是在构图上制造不平衡,造成摇摇欲坠,歪歪倒倒的局面。这种奇险的局面,而最精彩之处,在于破险,重新找回平衡。只有艺术的高手才敢于造险,也才有能力破险,巧妙地找到平衡,达到艺术的高超境界。 甚至违反绘画的常理,在他的绘画世界中,许多事物都的表现是难以理喻的,匪夷所思的。担当的山水画已经没有山水最重要的皴法,担当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也就存在于构图的造险和破险上。 担当简笔山水虽然和八大同时出现,也取得相同的成就。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担当的简笔山水没有被主流的中原画界所认识,自然对画坛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只是在局部的地区造成影响,没有在全国画坛造成类似徐渭和八大山人这样的影响。 简笔山水在云南还有几个学担当简笔山水的画家,清中期的龚晴皋的简笔山水在四川非常著名,但在全国却影响甚微,其际遇和担当雷同。难以考证的是龚晴皋是否受到担当的影响。现代四川陈子庄以简笔山水横空出世,震惊中国画坛。同样我们无法考证陈子庄是否受过担当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受过龚晴皋影响。从现象上说,简笔山水虽然没有在全国形成重大影响,但在西南地区,简笔山水依然是顽强地传承下去。 担当绝句十首(一)纸上有山孤又孤,俨似小巫非大巫。昨夜天风忽吹堕,失却一峦是此无。(二)志在丰草与长林,自分沉沦岁月深。多少浮云裁割尽,青山独不许人侵。(三)小庄虽小喜隔城,梅花一树犹关情。等闲春色饶各据,独有冰霜人不争。(四)欲访幽人迹已迷,过桥只有鸟空啼。来时犹记回头路,黄叶林边落日西。(五)画栋珠帘莫可拟,长松怪石在于此。老僧一扫尽成灰,笔下何曾有山水。(六)不看花开只看云,小闲多在水边分。如今此意无人识,纸上拈来赠与君。(七)自叨天放一闲人,拄杖芒鞋也趁贫。若问我曾干主眷,速章不乞买山银。 (八)垂柳千株是谁栽,半边门在水边开。不须笑此楼太少,容个散人促膝来。(九)万壑千丘且固穷,闷来时遣借书童。官家邺架久废缺,乞得一篇河上公。(十)笑我生平劳此肘,身枯此肘我何有。徒留榜样在人间,若个焉能传不朽。-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作品真伪请阅者自辨如涉侵权请联系,以便删除长按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6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丰子恺完成画集后,梦中成百上千的动物前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