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和尚介绍

智永,本姓王,名法极,法名智永,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继承师法,精勤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庙;当时求书者很多,住处门限踏损,裹以铁皮,号为“铁门限”;虞世南得其传授,影响初唐学书。

智永是王羲之七代孙。对祖上二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使祖上的书法万古流芳。智永练习书法非常刻苦。他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书法特色

明董其昌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说的是下笔力道)。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真草千字文局部真草千字文局部真草千字文局部

对日本书道的影响

智永书《真书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很大的影响。智永《真书千字文》共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后面我为大家展示的就是传入日本的墨迹本)

智永最为一代寺僧,看破名利,苦研文化,化于寂静,品德实乃高尚,这也是作为书法家或者艺术家应该拥有的基本道德。作为和尚,就应该参禅悟道,以禅为本,静心苦研传统文化,以平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以佛心来影响后人,这才是后人值得敬仰的书法领袖。古代有很多得到高僧,他们都继承发扬了佛法,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佛法宗派。智永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得道的艺术高僧,继承了二王书法的精髓,创造出了属于自己风格行书,可谓大家也。

反过来看看我们当今社会的和尚吧,(指的是大部分,可能有少部分苦行僧,比较低调,从来不显露,所以不排除),开豪车,傍美女,尤其是前几年,丑闻频出,让人大跌眼镜。难道是社会发展太快,出家人也留恋花花世界?希望这篇文章,僧人们也可以看到,也希望你们能够顿悟,做一个真正的佛家人,尊重你们的人自然就会多起来。那么多的佛经,不久正是练字的很资料嘛?善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