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行游五台山五澡浴池食宿丰美,
从西台牌坊下,能清清楚楚看到上面的中台演教寺,然而爬上去是另一回事。待你翻山小路走得麻木,即便是上去之后的大路也显得格外漫长。这里是海拔米,仅次于最高峰北台顶,五台山气象站就建于此。中台顶有一大片巨石,石上苔藓斑驳,阳光照耀石面时,石色翠绿生辉,故此地名为“翠岩峰”。 一、青黄共有,显密兼修 中台顶“演教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明代重修,可惜大部不存,只有寺内喇嘛塔为明代遗构,“演教寺”内供奉中央儒童文殊。寺门前有偈语一幅: 演传文殊圆顿法 教兴宗喀照智云 不仅道出寺名由来,还能体现出五台山“青教与黄教共有,显宗同密宗兼修”的独特之处。比如五台山有专门供奉宗喀巴大师的藏传佛教寺院,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台怀镇上灵鹫峰的菩萨顶。 中台演教寺建筑规模宏大,规格等级高,一色的红墙金瓦。寺门前的石狮、华表和照壁映衬着蓝天白云,一派法像庄严。寺内大雄宝殿前六组造型精美的飞天侍女气势恢宏、极具特色。还有一座寺塔,规模比台怀镇上那座著名的大白塔略小,据说里面包裹着一座高大的文殊菩萨像。 中台演教寺侧门处常年有免费施粥,吃过之后,我俩从后面的小门出寺,一出来就是下山小路,这一段我们走得很快,已经傍晚六点多了。忽然对面走来个女生,问我们西台怎么走,说要去西台挂单,我们跟她说还很远,主要是到西台牌坊之后还得上攻,到顶估计得八点了,而太阳一落山就会非常冷,还看不清山路,建议她在中台挂单算了。女生想了想走了,看样子挺倔强的,未必接受我们的建议,户外人就这样——目标感极强。后来还遇见一对父女和一个小伙,大家比脚力,我俩把父女超了,小伙把我俩超了。看来那句话说得没错——“独行快,众行远”。 下到大路后没多久,就又切到翻山小路上,这是今天最后一段上坡了,我俩一路唱念着南台偶得的那句偈语——“峰高未隐菩提路,愿切方登智慧门”,在念力加持中,在菩萨保佑下,登上了坡顶,来到了万圣澡浴池寺,此时是傍晚7点10分,距离早上出发正好12小时。恰值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今日功德圆满,圣妙吉祥。 二、美味汤面vs罗汉斋菜 澡浴池是所有台顶寺庙里挂单条件最好的,6人间,能洗澡,元一位,包含早晚餐。我们去的时候师父说挂单处刚翻建好新楼,客堂设施崭新干净,保温效果也好。果然,晚上外面冷得要命,房间里却暖和舒适,我钻进隔脏睡袋,甚至不用盖被子,这在五台山很难想象。 我们到的时候斋堂里正在开饭,寺庙用斋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不过澡浴池相对随意些,位置也没有严格男女分开,吃完后餐具拿去水槽就行,也不用自己洗。这里的“素汤面”非常好吃,元宝连喝三碗还没够,直接干了个水饱。我则最爱其中的“罗汉斋菜”——炸土豆、粉条、油炸豆腐、白菜、黄豆芽、木耳、猴头菇做成的烩菜,据说是僧尼日常营养菜,用后能消除业障烦恼。 我俩吃完来到客堂,居然还没人入住,下面4张通铺一字排开,两端各有一张上铺,我俩选择了一侧的上下铺,就抓紧时间洗漱,过了一会儿陆续有俩人进来,竟然分别是我们从中台下山遇见的父女中的父亲和另外那小伙,看来真是有缘人那! 小伙说他来好几次了,澡浴池翻建的新楼条件是最好的,我说可不,你看我短袖短裤,早知如此,背包里那些冲锋衣、抓绒衣就少带两件,省得白背那么沉,小伙说你准备充分是好事,如果用不到,顶多也就是负重,可一旦用上,就是救命的事儿了,五台山之前不是没有夏季朝台失温死掉的。我说那倒也是。谁知这小伙一语成谶,这情形第二天就应验了! 次日一早7点出门交房卡、用早斋,饭后去万圣澡浴池寺参观,启程前往北台时已经8点多了,天气多云转阴,我俩都加了件防风衣。北台叶斗峰,海拔米,不仅是五台中的最高峰,更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有"华北屋脊"之美誉,所以我俩今天做好了爬大山的准备。而攀登北台的坡度的确很大,不过,昨天我俩因为大意走错了路,不得不攀爬了一面米的断崖,如果跟那个相比,毕竟尚逊一筹,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然而走着走着,猛然发现右侧,比我俩这边更陡的地方,坐着几个身影。我们向上紧走几步,居高临下一看,居然是三名老人,一位是阿爸,带着那种宽边的毡帽,两位是阿妈,头发花白,60来岁的样子,三人围坐一圈,手上转着经筒。元宝问:“爸爸,这爷爷奶奶咋都这么历害,那边那么陡,我们都不敢走。”我说:“像是藏族同胞、黄教信众,来五台山朝拜密宗的。藏族人生长在高原,从小爬的是雪山,五台山这种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不可同日而语。”元宝说:“反正我挺佩服他们的。“我说:”我更佩服,我也佩服你,继续上吧!“ 三、受风山脊面! 北台顶跟只有风声呼啸的山路上相比,可热闹多了,到处是小商小贩,朝台依维客中巴车一辆挨一辆停着,一群牛围着其中一辆,不知是不是车下有水果,气得司机下来大吼一声“哦哧“,把牛全吓跑了。车上下来的香客全都裹着羽绒服,我俩这身防风衣在山风凛冽、阴云密布的北台顶,显得格格不入。 北台灵应寺,供奉北方无垢文殊,据传唐代有著名高僧隐峰禅师,常年冬居衡岳,而夏处清凉(五台山),法师圆寂后,僧人在北台顶建隐秀塔,以保存其佛骨舍利,自此成为一大灵迹,香客朝拜络绎不绝。然而北台顶海拔太高,气候恶劣,常年劲风呼啸、云雾缭绕,除了寺庙,只有供僧人食宿的房舍,所以这里是不能挂单的。我俩刚刚登顶时已经有所感受,此时再见到灵应寺内一幅偈语,更觉得此地风云际会,高处不胜寒: 伫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缈千山俱在足下; 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归眼中。 等到参观完龙王殿下来,我发觉此刻云雾已经骤升至山顶,四周能见度急剧降低。我俩沿车行盘山路走不远,正准备下切小路的时候,一阵劲风吹来,卷起漫天白雾,前方十米远的人影已被吞没不见,元宝大喊一声:“爸爸,受风山脊面!“我一时如闻惊雷,拉起元宝就往回跑,一口气跑回龙王殿,才问他:”你喊的啥呀?“元宝说:”受风山脊面就是……“。我打断他:”行了,我懂,你咋乱七八糟的啥都知道?“元宝说:”Discovery里面看的呗“。我卸下背包,拿出冲锋衣穿上,给元宝套上棉衣,帽子、头巾全副武装,才又重新出发,走进前面那道,正刮着猛烈白毛儿风的——“受风山脊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2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的红石公园,韶关丹霞山,礼拜千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