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背后园博苑写生与红顶美术馆看展
姹熻嫃鐧界櫆椋嶲Q浜ゆ祦缇?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听听音乐?? 夏天的园博苑 两件事背后 ——园博苑写生与红顶美术馆看展手记 文/黄永生 生活中碰到同一时间里做两件或多件事的时候就特为难,难的不是事难做,烦的是一心两用,应付不过来。应周末去写生之约去园博苑写生,我才想起下午要去红顶美术馆看个展,我已答应出席开幕式。上午写生因此显得仓促,午饭后的品茶不觉其味。要在一篇文章里同时叙述两件事同样是一件麻烦事,要考虑两件不同事之间有无连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这个可能性问题已很麻烦,命名“四海志”的艺术家与我们这些迷恋写生的画家之间并无相似心志,他志在四海而我们的心还在纠结从具体对象里找自我。 园博苑已向市民开放,反不如以前可随时开车进去方便,现在要求把车开进地下停车场,拎着画具在大太阳下走很远的路,不是晒不晒而是到了写生地点已精疲力尽。园里树木很茂盛,树荫里微风拂面,不想去餐厅里了,刚走到门口就有一股热浪随着油烟味扑面而来,还是在树影里写生通风凉快。我坐下来的位置边上,有一个妈妈和一个女孩正在写生,女孩用的纸是专业的卡宣,有模有样中规中矩画前面的那座桥,我与女孩妈妈搭话,她颇有点爱理不理。估计是她瞥见我的画面油腔滑调似是而非,她不愿女儿沾上这样的恶习。我不老实画画由来已久,画画虽不以对错论,我可要在心里忍受那妈妈爱理不理之冷漠,同时在我心里萌生似是而非的优越感,因为我已走出写生单一性的阴影,那个妈妈当然无法理解我心里那种批判意识。在惯性写生意识里,写生状态想到批判这个字眼就不是最佳状态,可在我这里正是这样的批判意识使我得到最佳的写生感觉。 汤南南作品 从事物表面看问题,很多具体事物之间根本不可能建立关系,就像写生这件事无法与当代艺术展相联系一样,所以我们要从更广泛或更高层面看问题。任何事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意识,当发现这个意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无限的可能性。为什么面对同一对象,无意识者只能看到对象,有意识者可以生出无限可能性,就因为有意识者面对它时心里生出“由寂而显”的情形。当我不去注意某个具体对象时,它处在寂的状态,不看某个具体物时我的心也是寂,当我看某个具体物时,心里意识到那个具体物不是我、我不是那个具体物,这样的清醒已出现批判意识。只是我们将批判这个词看得严重了,批判有一个解释是一层一层剥开来看,对之作出归类、比较、分析、辨识,批判这个词以此离我们近了许多。批判本来就在心里意识里,当我在写生作画时,主观上觉得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心理过程,批判意识未被激活而已,但不等于批判意识不能发生。当我们去触摸自然背后其本质问题时,缺乏批判性思索就会使我们无能为力,在这一点上我领会了“心外无物”这个理念。心意聚在那个不存在的可能性,那个可能性被充实而活现出来,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等到作品完成后,才意识到自己就在自己的画面里。我们不能否认一件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活动,至于心理活动达到什么程度那是一个私密性问题。 四海志展览现场 譬如汤南南心里想一个浪花涌动只需两秒,一座喜马拉雅山峰突起要经过千年,从眼前出发去遥远的跨越式思索,心里聚在那个时间之变生出来的物象,他将海浪画为山峰并命名“铸浪为山”,内心多么强大才能铸浪为山,要阅读多少书籍才能跨越千年时空,去想象一个无限的可能性存在。其越界意识背后发生了一个根本性转变,从一个画家之小我转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9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二十四节气芒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