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佛教文化第32期曹勋笔下的浙江佛
程少为医生 http://www.bdfyy999.com/ 两宋之际,金兵入侵,汴京陷落,“二圣北狩”。靖康二年,赵构于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建炎三年,设“行在”于临安。临安时经兵火,城市残破,寺庙毁弃,僧众逃亡。作为临时都城,临安面临着重建的任务,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自然也面临着重建的任务。与此同时,大量北方僧人南下,各地僧人汇入都城,都急须安置,因此,寺庙建设就成为最基础与急迫的工作。曹勋生活于南北宋之交,一生历哲、徽、钦、高、孝五朝。靖康之变,随宋徽宗“北狩”。高宗时,三次使金,并于绍兴十二年迎回徽宗梓宫与显仁韦太后。“历仕四朝,尽瘁国事”。作为靖康之变与“二圣北狩”的亲历者,在南宋初年,曹勋与佛道人物交往甚多。在他的笔下,记录了南宋初年临安佛教的重建情况,对于理解南宋初年佛教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曹勋其人 曹勋(-),字功显,号松隐,曹组子,阳翟人(今河南禹县)。靖康事变中,随徽宗“北狩”,后奉密诏遁归。曾先后三次出使金国,并于绍兴十二年,迎回徽宗梓宫与韦太后。 曹勋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宋徽宗宣和五年()年,蒙其父曹组恩荫,补承信郎。次年,父曹组亡,补閤门宣赞舍人。宋钦宗靖康元年,任閤门宣赞勾当龙德宫,除武义大夫。二年,三十岁的曹勋,随徽宗“北狩”,一路备尝艰辛。在燕京,受徽宗密诏逃归杭州。建炎四年,任职于福建泉州。绍兴五年,除江西兵马副都监,以远次为请,改浙东,未果,至江西任职。十年,在淮北任职,任杨沂中参议官。后任吉州刺史,十一年,随刘光远使金。十二年,四十五岁,与何铸一起使金,并迎回徽宗梓宫及韦太后。此后奉祠闲居天台十年。绍兴二十五年,秦桧去世,任干办皇城司。二十九年,以昭信军节度使作为王纶副使第三次使金。宋孝宗隆兴元年,特授太尉,赐曹勋祖上三代官爵。干道元年,六十八岁,致仕回天台。孝宗淳熙元年,七十七岁,卒,赠太保,谥忠靖,葬临海显恩寺。曹勋亡后,宋高宗亲撰碑文,称曹勋“历事四朝,尽瘁国事。从徽考北狩至燕,被密旨昼伏夜行,持御札、御衣,俾予继统……继令请太后天眷,至金主前,宣予孝思,使彼感动,俾予母子如初。”[1]曹勋持徽宗密诣,令高宗继统;迎回显仁,令高宗母子团聚。对高宗来说,二事皆有关政权合法性,也可见出曹勋在对高宗一朝的重要性。 二、曹勋与佛教 曹勋一生,对佛教颇为热衷,参与了不少佛教活动,与僧徒交往甚多: (一)创建寺院: 曹勋曾创建两座寺院:一为临海的显恩寺,一为德清的清隐庵。隆兴元年(),曹勋在临海真隐山创建了自家的功德坟寺——显恩寺。曹勋为阳翟人,其父祖之坟茔皆在北方,南迁之后,其妻、弟相继去世,时曹勋客居台州,故殡于真隐山之阳。隆兴元年,曹勋升太尉,有创建功德坟寺之资格。于是,“选坟东南原显明寺”为功德寺。[2]寺原为律寺,曹氏革律为禅,“为出俸余,建方丈、寝堂、僧堂、后架、看经衆寮及溷轩、浴堂、钟楼、三门善神等皆创为之,并增米田,助供斋粥。革其旧俗,悉就清规。请禅学僧住持,自本韶至师玉,凡三易始得。”曹勋不仅为出资兴建了寺庙,还为寺院三选住持。 干道元年(),曹勋为退休计,在德清下渚湖创建小庵,名清隐庵。其《清隐庵记》载:“偶去城一水,获德清下渚湖中小山,约五十余亩,因栽柳岸,峙松檐,植竹坞,作屋数椽,俾前住何山祖纯居之,复能增眠云钓月之区,广扪腹步武之地。每梅雨霏空,断霞照晚,清风拂衣,白月在波,樵歌渔唱,连发于烟云之中;轻帆短棹,往来于菰蒲之末。至若中霄月好,微澜不兴,湛若琉璃,碧浸百里,不知身世在尘埃间也。虽孤山擅武林之名,校之似不我过。”清隐庵建成后,曹勋请何山祖纯主持。祖纯先主持湖州何山,与曹勋颇多交往,为云门宗僧人,道昌禅师法侄。道昌禅师圆寂,祖纯曾请曹勋撰塔铭。 (二)与僧人交游 曹勋与僧人交游颇多,不仅有禅宗,还有天台、华严、慈恩宗僧人。禅宗僧人既有临济宗高僧大慧宗杲、虎丘绍隆、瞎堂慧远,也有云门宗净慈道昌、何山祖纯。而对于天台、华严、慈恩各宗的记述,为吾人了解南宋初年临安佛教各宗的状况,皆有所补益。 1.禅宗 (1)大慧宗杲 宗杲(—),字昙晦,号妙喜。宣州(安徽)宁国人,俗姓奚。十二岁出家,十七岁受具,初依曹洞诸老,后谒湛堂文准。准示寂后,参圜悟克勤得法。先后住持云居山、福州长乐洋屿。绍兴七年,奉诏住持径山,道法之盛冠于一时。十一年,因与张九成议及朝政,被禠夺衣牒,流放衡州。二十年更被贬至梅州。绍兴二十五年获赦,驻锡阿育王山。二十八年奉敕再度住持径山寺,三十二年受赐号“大慧禅师”,养老于明月堂。隆兴元年示寂,年七十五,腊五十八,谥号“普觉”。生平见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祖咏《大慧普觉禅师年谱》。曹勋有《大慧禅师真赞》:“稽首一代豪,举历尽死生。艰苦中兴,为龙为象。高坐骂风骂雨,是甚麽精灵鬼怪。说许多胡言妄语,归坐明月堂中。”表现对大慧的仰慕之情。《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中有《答曹太尉(功显)》也称赞曹勋:“左右福慧两全,日在至尊之侧,而留意此段大事因缘,真不可思议事。”而从文中“某与左右虽未承颜接论,此心已默默相契多年矣。”[3]说明二人虽并未谋面,但心契已久。 (2)虎丘绍隆 绍隆(—),和州(安徽)含山人。九岁入佛慧院精研律藏,后历参长芦崇信、湛堂文准、死心悟新,终在圜悟克勤门下得法,随侍凡二十年。出世和州开圣寺、宣城彰教寺。建炎四年(),居平江之虎丘山云岩禅寺,大振圜悟之禅风,世称“虎丘绍隆”。绍兴六年示寂,世寿六十。绍隆与宗杲为圆悟克勤门下两大法匠,分别开出大慧派与虎丘派,在宋元禅林兴盛一时。生平见徐林《宋临济正传虎丘隆和尚塔铭》、《嘉泰普灯录》卷十四。曹勋有《高丽炉一枚寄虎丘绍老为说偈言》:“兹炉之先,鲸波空际。有国曰韩,以陶以器。奉之函丈,宝烟轻细。此一瓣香,用严报地。”曹勋曾以高丽香炉赠送绍隆,说明二人有交游。 (3)瞎堂慧远 瞎堂慧远(-),眉山(今属四川)人,俗姓彭氏。年十三出家,圆悟克勤晚年住成都昭觉寺,远往参,得法,为圆悟晚年弟子。圆悟示寂,出川弘法。历住滁州龙蟠山寿圣院、滁州琅琊山开化院、婺州普济院、衢州子湖山定业院、衢州报恩光孝禅院、台州护国广恩禅院、台州国清寺、台州浮山鸿福禅寺。干道三年(),出住平江虎丘。后奉旨住持崇光、灵隐,孝宗赐号“佛海禅师”。淳熙二年示寂,年七十四。坐五十九夏。生平见《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五灯会元》卷十九。曹勋有《灵隐远公真賛》:“佛果嫡裔,风姿英粹。万物方春,千岩初霁。常棣一枝,中兴临济。诸方疏企,风声鹤唳。被诏灵隐,般若增气。说法九禁,帝得大意。”对慧远主持灵隐,说法禁中的情形皆有记述。 (4)严陵惠真 严陵惠真禅师,生平不详。曹勋有《真和尚绍兴传灯序》,其文云:“严陵惠真禅师,悟向上机,佩毘卢印,六住大刹,徧参法席,经行胜地,求善知识不惮夷险。……又会诸方真实之语,为一源透彻之用,总缉宗派,録为部秩,开人之天者铺张典则,开天之天者廓达融通,指归妙源,接引善类,名其书曰《绍兴传灯》,凡廿卷。彼三灯固具,皆前代耆宿。今全秩密载,乃本朝英游。或宰辅贵近,垂绅正笏,侃然立玉墀之贤;或肥遁士人,埋光铲采,傲睨于风烟之表。一言半句,全提妙心,流传人间,皆所纪録。”从文中可知,严陵惠真曾编辑《绍兴传灯录》。文中提及“三灯固具”,“三灯”指北宋三部禅宗灯史《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可见《绍兴传灯录》为绍兴年间续写的灯史。从文中也可以看出,此录收载的是宋代禅师、居士之得法参承之言句。曹勋为此书作序,当与作者惠真禅师有交游。 (5)何山祖纯 祖纯,生平不详。曹勋与祖纯关系密切,如上文所及,曹勋在德清下渚湖筑清隐庵,即请祖纯住持。干道年间,祖纯偶然得到雪窦重显的书迹,并将之送于曹勋。[4]曹勋《松隐文集》中多次提及此人,如《送纯老往会稽住华严》:“清隐孤标久死心,稽山遽欲扣高深。休将下渚如华藏,须听潮音作梵音。”可知,祖纯从清隐庵退席后出主会稽华严寺。还有《送清隐纯老住池阳杉山》,可知祖纯也曾住持池州之寺庙。另外,祖纯为两宋之际云门宗高僧道昌禅师法侄,道昌圆寂后,祖纯请曹勋为道昌撰作塔铭。[5] 2.天台宗 (1)子琳 子琳,生卒年不详,幼学于天台宗慈觉永堪,后参临济宗佛智端裕。住上天竺二十八年,大慧宗杲曾谓:“时人秪知老师有教,径山却许老师有禅。”[6]对其颇为称赏。曾得宋孝宗召见,赐号“慈受”。生平见《佛祖统纪》卷十一。子琳之师承如下: 慈云遵式——明智祖韶——慧净思义——慈觉永堪——慈受子琳 绍兴三十年,宋高宗追赐慈云遵式为“懴主禅慧大法师”,赐其塔号曰“瑞光”,曹勋受子琳之请,撰《天竺荐福寺懴主遵式勅赐师号塔名记》。曹氏言:“师五世孙子琳,不忘夙授,霑饫甚深,见索鄙文,叙致本始。”。 (2)圆智、若讷 圆智(?-),台州黄岩人,俗姓林氏,年二十四,依白莲智仙习天台教观,又参护国景元禅师。后历住台州祥符寺、鸿祐寺、日山寺、白莲寺、赤城寺、庆善寺。绍兴年间,奉旨住上天竺寺,修复寺宇。绍兴二十八年示寂。生平见曹勋《天竺证悟智公塔铭》、《佛祖统纪》卷十六。若讷(-),字希言,嘉兴人,俗姓孙氏。年十三出家,初依竹庵,次谒证悟圆智于台州,嗣其法。圆智主上天竺,召师为首座。圆智示寂,师继主上竺。干道三年,孝宗幸上天竺,授右街僧录。后进左街僧录,淳熙十一年,受两街僧录。孝宗退养重华宫,诏其注《金赐经》。若讷还奏请天台三大部入福州东禅寺藏经。绍熙二年示寂,寿八十二,腊六十九。謚“宗教广慈”,塔名“普照”。生平见《释门正统》卷七、《佛祖统纪》卷十七。圆智、若诺师承如下: 东山神照——法真处咸——安国元惠——真教智仙——证悟圆智——都录若讷 曹勋《天竺证悟智公塔铭》:“证悟大师名圆智,俗姓林……仆喜其道,每亲炙之,既就窆,若讷谓仆知师为详,请叙而刋之。”可知曹勋与圆智多有交往,圆智示寂,曹氏受若讷之请,为圆智撰写塔铭。 3.华严宗:道仙、净晖、思彦 道仙(-),钱塘人,俗姓张氏,幼依祥符寺慧鉴律师出家,九歳落发受具戒。与净晖至秀水青墩镇宝阁贤首教院参法师性公,精习华严教义。后与净晖北游京师,主酺池寺之仁王院,弘扬华严教观十四年。靖康元年(),与净晖返回姑苏光福山。绍兴初年,赴行在所,奏对称旨,以净晖为左街僧录,师为右街。至绍兴十二年,晖死,乃以师为左右街僧录。师筑圆觉寺于西湖九里松,传习华严。绍兴十八()年示寂,寿五十五,僧腊四十六。师初赐号“妙音圜常”,示寂后改赐“无际海印法师”,塔名“华严”。生平见曹勋《华严塔铭》。 净晖(?—),与道仙同学于秀水宝阁贤首教院性公,同弘法于京师仁王院。绍兴初年为左街僧录。思彦,生平不详,为道仙法侄,侍道仙于姑苏光福山,绍兴二十年为左街僧录,十八年,道仙圆寂,师继主九里松圆觉寺。绍兴十八年,道仙卒,曹勋撰《华严塔铭》,对道仙、净晖、思彦多有赞扬。 4.慈恩宗:智卿 智卿,中山人,出家于本州仙林寺,礼僧德杲为师。十六岁落发,参访名师,宗教兼修。绍兴初年抵临安,绍兴十三年开始营建仙林寺,三十年建成,赐“仙林慈恩普济教寺”额。孝宗即位,又疏请立戒坛,赐名“隆兴万善大乘戒坛”。智卿于南宋初年弘扬慈恩宗于临安,募缘开版慈恩及诸宗乘疏抄。曹勋撰《仙林寺记》记载智卿创建仙林寺及戒坛的经过。末云:“寺门托记其事,得原始要终。又久知二公图虑相成,其志足为世标的,深嘉其用心,而乐为之书。虽老病勌于笔墨,亦勉以随喜云。”说明曹勋对智卿及其弟子复兴佛教的劳绩甚为嘉赏。 除此之外,曹勋《松隐集》中还有许多写给不知名僧人的诗文,如《送怀英访庐山台岳》《和稳上座》《双溪云老寄示佳句及新茶用来韵为谢》《访印老宿寺中值雪》《谢崇上人惠新茶》《施磨衲与惠因长老》《瑞巖仰老见和复酬前韵》《别无锡南禅莲老》《赠灵隠老》,从这些诗文的题目,也可以看出曹勋与僧人诗文唱和、互赠礼物、送往迎来的情形。 注释: [1]楼钥《曹忠靖公『松隠集序』》,《攻媿集》卷五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曹勋《跋功德寺赐额石刻》:“兼臣故乡本颍昌府……自先臣以上,累世坟垄皆在颍昌,惟母妻及亡弟葬于此山,岁时永怀,松楸久阙展省。今得裒祭于一堂之上,魂魄有归,诚泉下之幸。” [3]宗杲《答曹太尉(功显)》,《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九,《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第-页。 [4]曹勋《跋雪窦偈后》,《松隐文集》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曹勋《净慈道昌禅师塔铭》末云:“先住何山其妷纯公以行业恳求铭于予。” [6]志磐撰,释道法校注《佛祖统纪校注》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页。 作者:冯国栋,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副所长、人文学院副院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8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朝圣之路,一直走下去世俗之人心中的性观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