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播州龙坑的西来寺探秘
西来寺观音院 西来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龙坑街道的八里村。它不仅位列遵义“四大古寺”之一,更因地理优势和交通便捷而闻名。据《遵义府志》记载,西来寺始建于唐乾符三年(公元年),后于明初毁于战火,寺址变为杨氏宅地。然而,在清康熙年间,西南禅宗大师破山明海的大弟子两生禅师入遵复,他重建了这座寺庙,并在寺庙周边栽种了上千株柏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名为“松丘禅院”。清光绪初,本隆僧人对寺庙进行了进一步的修缮和扩建,使得香火愈发鼎盛,并取名“西来寺”,寓意着“佛教西来”之意。但不幸的是,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战乱和政治运动,西来寺曾多次遭受破坏。好在年,高僧释悟宗住持西来寺,历经两年仿明清寺庙风格重建,终于恢复了香火。如今,西来寺不仅规模宏大,更依托香客和游客发展了旅游产业,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西来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坐西向东,背靠着郁郁葱葱的象山,面临广阔的田野和水域,被誉为“象鼻卷水”。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宛如笔架、元宝等形态,是佛家理想的风水宝地。这里不仅景色宜人,更融合了暮鼓晨钟的禅境意韵。自古以来,这里就备受康熙帝、土司杨氏等皇族显要,以及西南巨儒郑珍、莫有芝等文人雅士、虔诚信众的青睐,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关于建文帝的传说。公元年,燕王朱棣因不满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以“奉天靖难”为借口发动兵变。建文帝为了逃避追杀,化装成和尚,一路南逃至贵州关岭,并在关岭晒甲山山崖上留下了一篇讨伐朱棣的檄文。这篇檄文因融合了金文变体、篆体、隶体、象形文字、草书及图画等多种元素,被称为“红崖天书”,至今仍让世人难以解读。然而,建文帝并未能逃脱追杀,在前往云南曲靖途中被当地流官认出身份,被迫折回贵州平坝高峰山。他仍不安心,继续向播州(遵义)方向逃亡。一日,他发现播州一寺庙颇具龙气,便决定在此出家为僧。 朱棣得知建文帝并未烧死宫中后,便派人四处寻找其下落。永乐十八年,朱棣亲派胡濙寻至播州,见一寺庙虽地处偏僻却有一股祥瑞之气。胡濙在此小住时,发现寺中一僧人面熟且谈吐甚雅,但又不戒酒,这让他心生疑虑。经过暗中查证,胡濙从该僧人床下找到皇家之物,确认此人便是他长期寻找的建文帝。面对旧臣胡濙,建文帝并未为难他,而是选择自焚于寺中,以示决绝。为了感谢建文帝的成全,胡濙找到播州杨氏宣慰使,说明原委后令其把寺庙周围十里之地更名为“龙坑”,以示纪念。 西来寺佛像墙再叙清乾隆年间,龙坑地区有一位医术高超的赵三爷,因早年丧妻、儿子不孝,愤而将家产捐赠给西来寺,自己亦剃度出家,被尊为“赵三和尚”。寺内的护法神韦驮对他颇有好感。后来,赵三和尚云游至京城,恰逢太后病重,无人能医。赵三和尚揭榜进宫,仅以三付汤药便使太后康复。乾隆帝深感其医术高超,欲重赏之。然而,赵三和尚仅取一袈裟、一金钵、一双芒鞋,并请求留在京师,广结善缘。在京99岁时,赵三和尚圆寂。乾隆帝特命殿前武士扶柩回遵,途中每遇险情,总有金甲神现身化解,归程平安。 不久后,乾隆帝巡江南时思念赵三和尚,便前往西来寺祭奠。进入前殿,他发现护法神韦驮金甲破损、沾满泥水,与平日里整洁的仪容大相径庭。乾隆帝询问缘由,韦驮答道:“卑职与赵三和尚有缘,因护柩回遵,一路风尘所致。”乾隆帝感慨不已:“原来如此。爱卿辛苦有加,赐坐!”自此,西来寺的韦驮护法神得以安坐,而其他寺庙的韦驮则依旧站立。 西来寺的“倒栽古柏”传奇在西来寺的静谧角落,三株古老的柏树屹立,它们高耸挺拔,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旧繁茂葱郁。这三株被誉为“倒栽古柏”的千年古树,以其独特的姿态和传说,成为了西来寺的一大奇观。 相传,在清康熙年间,西来寺的两生禅师带领僧众重建寺庙,并在寺东栽下了三千株柏树。由于劳作繁重,一名小沙弥在栽种过程中不慎将最后三株柏树倒栽入土。令人惊奇的是,这三株柏树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下来,且生长得比其他柏树更为旺盛。历经无数风雨与战乱,其他柏树或枯萎或被砍伐,唯有这三株“倒栽古柏”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如今,这三株古柏已成为了西来寺的一大亮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其背后的历史传说和独特的生命力,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为西来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这些古老的传说和奇闻秩事,西来寺成功地发展了旅游产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西来寺的仿古长廊在西来寺的幽深之处,一条仿古长廊静静铺展。它以古朴的风格和深远的历史底蕴,为游客提供了一条通往古代文化的秘径。长廊两旁,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漫步其中,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那份久远的韵味。 西来寺的文化旅游设施在西来寺的这片古韵之地,不仅有着仿古长廊这样的静心之所,还配备了完善的文化旅游设施。这些设施旨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让他们在领略古寺韵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服务的贴心与周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4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徽有个佛教景区九华山,内有千年不腐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