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马村石佛寺
焦作马村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儿时的玩伴,学年的同窗,陪伴我快乐成长,这是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这里原来叫马村工人村,因安置焦作矿区职工和家属而建,并在此设区。在马村南边三公里的地方是白庄村,村里有一座石佛寺,近几年经常陪妻子来马村探望老岳父,先后进寺朝拜了几次。石佛寺规模不大,但香火还算旺盛,妻子上了几柱香,捐了一些功德钱,我也没有详细参观就离开了。几年前的石佛寺,寺门前预留了很大的一块空地,上面堆满几堆硕大的木料,听说准备扩建寺院。过两年又来石佛寺,新的大雄宝殿已经开工建设,原来堆放在空地上的木料已经加工成梁、柱等构件,地方所限,寺门口也成了堆放地。 石佛寺的由来,传说是武王伐纣年间,周武王为了感谢两位仙姑赏赐给将士们的饭菜,命人在白庄村建了座庙宇取名“二仙庙”。到后汉天福年间(公元年),高祖刘暠建立后汉政权。由于连年征战,瘟疫横行,民不聊生,高祖为拯救黎民百姓,亲率文武百官到民间寻医问药。一日,夜宿白庄村,梦见一神僧赠言“次日天亮可到此处求得灵丹之方,普济众生”。高祖醒后,即命兵勇速到梦境处察看,发现“二仙庙”中有一座石佛端坐于此,手握长卷,遂取之呈于高祖。高祖阅毕,龙颜大悦,即命各地推广此药方,百姓服药后,尽皆康复。高祖因之在此重建“二仙庙”,并改名为“石佛寺”,以感谢石佛的恩德。 前两天我又来到马村小住,闲暇之余,我再次游览石佛寺。来到石佛寺,见到原寺前新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主体完工,院墙已经围起,临时大门有车辆进出,还有三三两两的香客手提香帛供品前来祭拜。我将车停在一旁的停车场后进入大门,见大门南侧有两位义工在提供免费香火,北侧则竖立着一块宣传牌。我走到宣传牌前详细浏览了导游图,那是石佛寺原有区域和新的在建区域的平面图,从图上看石佛寺的详细布局一目了然。 参观完导游图我又详细看了简介,据宣传牌文字介绍说:石佛寺位于焦作市马村区,占地近百亩,该寺始建于后汉天福十三年(公元年)。后经金大定三年、明正德八年等几次大规模修葺,名声大振,成为古山阳方圆百里的名兰宝刹。据史料碑文记载,石佛寺“南邻黄津一带,北依太行三峰,西侧泉水附院,东有隆山嵯峨”,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佛道因缘。石佛寺经历了千年风雨,战乱纷争,曾被毁于一旦。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封大相国寺得道高僧释竹斋到该寺出任住持,圆寂后其遗体焚化出许多晶莹剔透的舍利子,现仍作为佛教的珍宝,完好地保存在石佛寺内。一九九三年寺院在释竹斋法师的弟子释邓平法师的主持下,开始了寺院的重建工作,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为“石佛寺”题写了匾额。二〇〇四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派遣释恒忏法师住锡该寺,并接收石佛寺为少林寺下院,这是石佛寺发展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为寺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卧佛殿、藏经楼、接引殿、报恩堂、念佛堂、图书馆、弥陀院、五观堂、法物流通处、法宝流通处,以及客堂、办公室、僧寮、居士寮、医务室等配套设施,使石佛寺成为了焦作市乃至豫北地区最为著名的净土道场,其影响辐射全省。 一般寺庙的设计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这次石佛寺新增加的建筑正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与原有建筑一样都是座北朝南,我看到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一个比一个更加高大、雄伟、壮观,且与原有的大殿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天王殿采用古建筑明清结构,主体建筑及内外彩绘基本完成,主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雕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雕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雕像。我拾阶而上进入殿内参观,两位义工在用塑料纸糊窗户,我看到预留了安装槽却不装玻璃便不解的问,而她俩说“还差一道漆没有刷完”。在中国的佛教寺院中,天王殿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尽管殿的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但却因供奉四大天王而闻名,它是佛寺建筑中唯一不以主尊命名的殿。 天王殿的后面就是新建的大雄宝殿,尽管只完成了主体建筑,色彩略显暗淡,但那巍巍雄姿不论从正面看还是绕到后面看,均令人赞叹不已。从大门口的“捐赠通告”中了解到,“该殿采用古建筑明清结构、五殿顶三重檐、纯实木最高规格设计而建造,历经七年主体工程完工,耗资巨大。后续大殿彩绘、幢幡宝盖、庄严之具,仍需大量资金投入。诚祈各大护法居士、广大善信人士发心随喜,成就三宝功德;望社会各界贤达人士共发喜舍心,广种福田。”前几次来石佛寺朝拜妻子都随了功德钱,聊表自己的虔诚之心。这次来到寺内,看到新建的大雄宝殿尽管雄伟大气,但缺少了内外彩绘,感觉还是逊色不少,所以这次我没有进入新殿参观,想进入后院再随份功德钱,为新殿的后续完善尽些绵薄之力。 从新建大雄宝殿绕过去,后面便是原来石佛寺的出入口处,从其建筑型制应该是石佛寺的钟鼓楼,现在其楼内安放了几尊文武财神塑像,分别成了财神宝殿和伽蓝宝殿。两个殿的大门两侧还临时简易制作并悬挂了两幅对联,一幅是“掌万民之福泽普沾吉庆,通天下之财源永赐丰盈”;另一幅是“龙飞凤舞气韵风流叹世间,英姿勃发英雄本色冠群英”。依我看来,两座建筑古色古香与寺院融为一体,但大门悬挂的两幅对联却有失韵味,与相处环境不甚协调。 进入院内,两侧的厢房前有两行翠柏高高耸立,翠柏尽头就是石佛寺原来的大雄宝殿,院的正中间是一尊露天的站在莲花宝座上的汉白玉阿弥陀佛雕像。佛像前有香客在焚香朝拜,待他们拜完后,我也上前双手合十完成了朝拜。拜完佛我来到“大雄宝殿捐款处”,许多善男信女都前来捐款,其捐款人名单和金额随时红榜公布,还引用“莲花经”云:任何善信发心捐助建寺,功德有十大好处。我常想凡事不求好处,但求心安,凡做善事必积善缘,随喜百元,只求为子孙积累福报。 绕过露天大佛,后面立着两块石碑,西边的一块是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竖立的“石佛寺修建碑志铭”碑,东边的一块是乙酉年冬(年)竖立的“嵩山少林寺下院石佛寺”碑。我仔细观看了碑文和印章,“嵩山少林寺下院石佛寺”是张海先生所书,但落款处好象还有释永信大师的签名。追根溯源,石佛寺的历史也足够久远,大可不必刻意去傍少林寺的“大款”,好在是石佛寺没有被商业化入侵,除寺外路边有几个销售纸帛摊位外,入寺不收门票,还为前来朝拜的香客免费提供三支清香,保留着佛门圣地的一处清幽。 在露天大佛的后面是石佛寺原来的大雄宝殿,这个殿比起新殿小的多但不失精致,过去拜过,这次又进去拜了拜。在大雄宝殿的两侧分别是观音殿和地藏殿,中间有安全通道相隔,我想去后面的卧佛殿便没有进去观音殿和地藏殿朝拜。 卧佛殿是石佛寺最后排的大殿,由上下两层组成,下层是卧佛殿,上层是藏经楼。卧佛殿的左右两侧也是观音殿和地藏殿,与前面三个殿不同的是这三个殿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没有安全通道。在卧佛殿正前台阶下有一尊露天的汉白玉南无观世音菩萨雕像,四周还摆放了多尊形体较小的雕像,应该是为新建的大雄宝殿准备的。 一般来说卧佛殿会出现在卧佛寺,如北京的西山卧佛寺,陕西的西安卧佛寺等,大多是天然巨石或者是铜铸的佛像。大多的寺庙里很少会有卧佛殿,而石佛寺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寺内的卧佛殿内有一尊形体巨大的卧佛。我来到卧佛殿前沿台阶而上进入卧佛殿,看到了一尊巨大的卧佛,这是佛祖释迦牟尼八十岁时在桫椤树下涅槃的造像。卧佛造像特点是头西脚东,面向南方,双目微合,表情安详,既略呈笑意,又带有沉思……那卧佛的含意又是什么呢?佛教中的“涅槃”并非指死亡,而是修行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熄灭烦恼、不生不灭、寂静清净、永恒安乐的生命境界。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前者是烦恼已尽、肉身犹存,后者是彻底的涅槃。大乘圣人虽然进入涅槃,但并不停留在其中,而是倒驾慈航来度化众生。佛法追求的是自利利他、自渡渡他的教育。 出了卧佛殿顺便又朝拜了观音殿,然后我沿台阶而下,来到了方丈院,进门是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后面还有香客在走动。我查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出处,这是“观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为什么要观佛像呢?因为诸佛都是法界身,都在众生的心里。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你们的心就同佛一样的,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当你们的心想佛念佛的时候,此心也就是佛。诸佛真正遍知一切法,此“知”如海之深广无边不可测量,都是从心中产生的。因此,应当一心一意,排除杂念,仔细观想无量寿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拜完佛离开了方丈院,回家的路上我还一直在想“信佛”的问题,信佛首先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通过学佛修行来达到内心的平和;其次是通过修行可以积累善缘、种植福田来获得来世的福报,子孙得到神灵的庇佑。古人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即所谓“五福临门”为祥瑞,这是一种福报。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福报?就需要培植福田,播种善因。从佛教角度来说,所有机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源于自身的积累。福报从何而来?正是来自耕耘。所以,不必羡慕别人事事如意,总有贵人相助;也不必抱怨自己前途坎坷,总是怀才不遇。除了在各方面需要提升自己外,还是要多多培植福田吧!它并不是生来贫瘠,而是久未耕耘。二〇二四年三月二十一日于马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4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飞天金蝴蝶作证皇帝钦点公主仰慕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